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作者: 小品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120
  • 潘晓晖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潘晓晖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共产党宣言》规定和描述了信仰的最高理想、基本原则、以及实现理想的途径、策略、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经典所规定的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是管长远的,是不可动摇的。“两个必然”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一核心理论至今没有过时。

      《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当代价值

    1 “两个必然”思想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

      (1)从唯物史观角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时候,生产关系就一定会发生变革。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注定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2)从阶级斗争角度。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考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马克思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社会,都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因而这类社会制度的更迭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狭窄,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者。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它要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3)从剩余价值规律角度。运用剩余价值学说,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开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胜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的目的、动机和实质是追求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将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当作资本投入使用,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贫富两极分化,加深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当这种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4)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角度。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过程必然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的大规模、周期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马克思就是这样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2 “两个必然”思想的当代价值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核心,才能透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心。

      然而,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一方面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面对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不仅西方资本主义辩护士们欢呼雀跃,就连一些善良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也感到困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

      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作用下,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朝着自我扬弃、自我否定的方向发展。例如,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越来越普遍,股权开始向社会广泛扩散。由此可见,不管资产阶级愿意不愿意,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现代资本主义正在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这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发展的股份公司及其“社会资本”,仍然被资本家阶级所支配和控制。股权分散化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地位,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股权分散化导致的资本社会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但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战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政策,社会福利支出不断增加,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这种提高同资本家阶级的财富增长相比却是望尘莫及的。相对于资本家财富的巨幅增长,工人收入的增加是极其有限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没有改变,因而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潘晓晖(1984.8-),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I02

      A

      1672-5832(2017)08-0121-01

      本文标题:《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3307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