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丹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61)
目的论视角下化工英语翻译探究
崔丹丹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61)
中国的化学工业作为一个特殊领域,在国内的发展已日趋成熟,有时需要引进先进的国外技术来实现产业的升级,因此科技工作者需要了解其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本文在分析化工专业英语的特点的基础上,从目的论的视角举例分析了化工英语的翻译,旨在探讨如何更好翻译化工英语。
目的论;化工英语翻译;翻译策略
化工行业作为一个特殊领域,正逐渐发展成熟。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有时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实现产业优化,因此科技工作者需要了解其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它既有其他特殊用途英语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特点,这类文本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1 化工英语的文体特点
1.1 多用专业词汇。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词汇。有时看似简单的词汇,也将成为我们翻译的阻碍,在特殊用途英语中,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专业词汇或术语。化工专业英语也不例外,如compressible fluid(可压缩流体)、accumulator(累积槽)。1.2 大量使用缩略词。缩略词的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简洁而高效。首字母缩略词是通过组合词的首字母构成新词或是专有名词。在化工类文献中常用这一缩略方法,如LR是laboratory reagent的缩写,表示实验制剂。
2 目的论在化工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HallsJ.vermeer)于1978年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基于原文文本的人类跨文化的交际。翻译目的论包括三大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在弗米尔目的论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化工文本的翻译有其独特的翻译技巧。2.1 忠实原则下的化工英语翻译
忠实规则指原文和译文的连贯性,即实现语际间的连贯,译文忠实于原文,不过化工文本翻译中的忠实原则往往要根据翻译的目的来确定。忠实原则指导下的化工英语文本翻译要求:
(1)直译。在直译时依据原文的语义特征,能更准确地表达译文文本的内容。例如:preheating(预热)、polymerized oil(聚合油),这些词汇直译后,既准确传达了其意思,又符合汉语习惯。
(2)意译。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忠实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并尽可能的符合读者的习惯,而化工文献中一些表达直译出来往往会不符合术语要求,因此,我们就需要采取意译的方法来翻译。例如:
The best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when the content of polyaniline was 5%.文本中,不能把“content”简单翻译成“内容;容量”的意思,应该译为“浓度”。
2.2 目的原则下的化工英语翻译
目的原则指翻译行为应该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读者所期待的方式进行,它决定翻译活动的所有目的。目的原则指导下的化工英语文章遵循以下翻译策略:
(1)增词翻译法。化工英语文本多用一般现在时,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工英语翻译需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背景知识,在增加词语时按原文的语义特征,更准确地表达译文的意义。因此化工文本翻译时多用增词法。例,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polyaniline-cotaining coating increased,the impedance increased 2-5 times.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聚苯胺后涂层的腐蚀电位升高,阻抗提高了2-5倍。
这一段主要描述了加入聚苯胺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中文翻译加上“添加聚苯胺后”,可以更加清楚准确的表达文本信息。
2.3 连贯原则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连贯原则强调译文具有可接受性和可读性,以实现语篇连贯,使译语接受者理解的效果。连贯原则下的化工英语文章翻译遵循以下翻译策略:
(1)顺译法。化工英语文章中多长句,有时翻译过来也会按照原文中的时间或者行为先后来译,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采用顺译法来翻译。例如:
screening the material to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must be corrosion-resistant properties of electrolytic current,for which the material in the laboratory to conduct the electrolysis experiment.
在对材料进行筛选时必须了解材料的耐电解电流腐蚀的性能,为此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材料的电解试验。
例句中,for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从句的翻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实验流程翻译的,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
(2)倒译法。英语文章中的部分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英语中一般先说主要内容,再补充说明,这时译文应从后面译,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倒译法。例如:
11a:In this paper,the optimal mixing speed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ANI,prepared by RMM in different doping acid systems,were studied by SEM.
11b: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本文研究了采用直接混合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时,不同掺杂酸体系中最优搅拌速度,并探讨了产物结构和形成。
句子的主要结构是“the optimal mixing...studied by”,而“prepared by...”是修饰成分,当我们采用倒译法时,更符合汉语的习惯,也可以准确传递文本信息。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的论对化工英语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目的论的三大原则指导下,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化工英语的翻译。化工英语文本的翻译,既要考虑化工英语文本的自身特征,又要从译文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恰当运用各种翻译策略,获得高水平的译文。[1]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 陈潇.赖斯文本类型视域下化学英语文本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5,28(3):4-6.
[3] 保清.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M].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3.
[4] 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摘要[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崔丹丹(1994-),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研究生,翻译硕士,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H315
A
1672-5832(2017)08-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