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萧红:她比烟花寂寞

  • 作者: 美文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560


  •   萧红(1911——1942)

      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呼兰河传》(1941)《生死场》(19635)

    社会评价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其意义在于“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和“文”(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从未被忽视或冷落,但多少都被低估了。至少她的作品如《商市街》《呼兰河传》,短篇如《后花园》《小城三月》等,无论从艺术成就、内容层次或社会内容的涵涉面来说,绝不逊于同代的丁玲或张爱玲。

      ——陈洁仪(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张爱玲下来就是萧红的文章好,《生死场》《呼兰河传》真是好得不得了。

      ——夏志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

      当许多民国时代的作品,因受时间限制而遭受读者唾弃时,萧红的力作将因它们历久常新的内容及文采,终究会使她跻身于中国文坛巨匠之林。

      ——Howard Goldblatt(美国翻译家)

      本文标题:萧红:她比烟花寂寞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4086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