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文同:胸有成竹

  • 作者: 美文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7562
  • 永辉

      《筼筜谷偃竹》(局部)北宋 文同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爱竹,晋有王徽之“不可一日无此君”,宋有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士大夫往往赋予事物以品德。竹,宁折不弯,有气有节的品格便早早地被文人们所青睐,以“竹”为绘画题材便是中国画所特有。一种设色,归为花鸟画;一种墨竹,是典型的文人画。墨竹的起源虽无定论,白居易有《画竹歌》“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可见,唐代画竹已成独立题材,名家箫悦工于画竹,一色而有雅趣。此“一色”或许是指青或绿,而非墨竹的墨色,但至少已对画竹有了抽象化的表现,是工笔设色向写意发展的过渡。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四川盐亭)人。其善诗工书,篆、隶、行、草、飞白皆精,尤其擅画墨竹。元丰年间知湖州府,又称文湖州。文同是苏轼的表兄,亦是

      诗文书画的知音。文同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苏轼观后撰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述文同墨竹画的技法和理论,遂有“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著名论述。苏轼画墨竹也深受文同的影响。

      文同墨竹,画风写实而不繁瑣,枝、叶、节、竿皆似真竹;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正反浓淡错落有致;画竹节以勾描渲染而成;同时将书法的布局和抽象之美融汇其中,形神兼备,使墨竹完成了从工笔设色花鸟画向独立成系的飞跃。苏轼描述文同作画“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可见其画墨竹当属写意之作。文同墨竹画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追随者众多。苏轼擅画墨竹,亦曾知湖州。后世与湖州地区有渊源并擅画墨竹者名家辈出 :元赵孟頫,明宋克、王绂、夏昶,清石涛、郑板桥直至近现代的吴昌硕画墨竹皆受文同影响,一脉相承,中国画坛由此形成“湖州竹派”,文同终为一代宗师。

      本文标题:文同:胸有成竹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4576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