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世亮
  (南昌师范学院 中文系,江西 南昌 330029)
  姚鼐(1731—1815)诗文兼善,成就卓著,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一生著述宏富,中国书店1991年8月出版的《惜抱轩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的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以及黄山书社2001年10月出版的宋效永校点《惜抱轩诗集训纂》等,在对姚氏诗歌的整理上用力甚勤,惠泽学林亦多。然而,姚鼐诗集乃其手自删汰而成,虽后人辑补有《诗外集》(即《试帖诗》,前举二书均收)一卷37首,但尚有遗佚集外者,惜上述著作均以通行的上海校经山房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为底本加以校勘、整理,而未予辑佚,故还不足称完备。姚鼐曾于乾隆戊子三十三年(1768)为山东乡试副考官,乾隆庚寅三十五年(1770)充湖南乡试副考官,笔者近读其《惜抱使湘鲁日记》(陈灨一主编《青鹤杂志》1933年第1卷第4期至第22期连载,以下简称《日记》),发现其中录诗歌72首,细加比对校核,尚有未存录或有异于《惜抱轩诗文集》者53首,其中诗52首、词1首。这些作品在深入探讨姚鼐的生平思想、诗歌成就、诗学思想以及相关的民俗历史等方面,仍有其价值。今按时间顺序一一辑录如下,并略加按语,还请专家学者指正。
  1、至洪恩寺,偕秦、王、朱同游
  云霁山青积雨晴,偶行幽院日华清。
  阁松倨起负墙立,秋卉弄姿含笑迎。
  远客殷勤期后会,道人冷淡话前生。
  出门柳叶风如洒,吹送钟鱼答鸟鸣。
  按:此诗作于乾隆戊子七月二十二,题名据《日记》加。洪恩寺在今河北庆云县境内。《惜抱轩诗集》卷七有《同秦澹初雄飞道长、朱克斋岐王兰圃士棻两比部游洪恩寺,时秦、王将往主山西试,仆与克斋赴山东》一首,文字内容不一。题名秦、王、朱分别指秦雄飞、王士棻、朱歧。秦雄飞,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三年以御史为山西乡试正考官;王士棻,陕西华州人,以刑部员外郎为山西乡试副考官;朱歧,直隶清苑人,以刑部郎中为山东正考官。
  2、至新城,馆于甘露寺,旁临紫泉,上有茂荫,馆舍极清,有作
  朝驾辞涿鹿,夜雨润未收。
  暮轸税紫泉,杲日睡林邱。
  薄阴隙遥坡,岸荻鸣飕飕。
  野潦浩未落,凉风已惊秋。
  人事固难定,日月良易遒。
  坐负平生志,焉与群贤俦。
  何如舍物役,负来从西畴。
  按:此诗作于乾隆戊子七月二十三,题名据《日记》加。新城县清属直隶保定府(今河北保定)。诗作感物写怀,触景生情,思深远而气古博。
  3、次韵克斋涿州早行
  林雨时复堕,晓风吹客行。
  秋花传土出,瓜蔓挂篱清。
  每觉邨园好,还逢驿堠迎。
  墅桥烟水阔,浑忆近江城。
  4、又次韵克斋甘露寺
  荻芦荒寺畔,解带意萧然。
  落日衔宝树,秋阴覆涧泉。
  檐垂苍雾晚,窗挂碧峰连。
  憩坐论身世,高栖愧蜕蝉。
  按:此诗与前一首为同时作。涿州位于河北省中部。诗写途中见闻感受,于清新闲淡中见思致,含蓄蕴藉,实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5、至献县作
  风风怒起太行谷,雷雨横空过大陆。
  白帝驱逐残暑伏,天地澒洞沧海翻。
  电走夜窗瓦飞屋,晓来依旧见朝暾。
  禽语蝉嘶树如沐,客行正快新凉路。
  忽过横流限车毂,滹沱西决臧家桥。
  亭皋一抹随奔潮,小舟举棹插禾黍。
  仰看出稍官柳条,九河徒骇与太史。
  古在河间数百里。
  馆龙有意寻窟穴,田舍无由饱糠粃。
  我行投策过荒邨,苍苍晡日烟初昏。
  献陵前走江南道,鸿雁长歌对青草。
  按:此诗作于乾隆戊子七月二十七。献县在今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流经其境内。写洪水肆虐后的荒村景象,诗人的忧患意识可见一斑。
  6、有怀颜鲁公
  风尘二十四州昏,谁共常山辟土门。
  早岁弟兄人未识,暮年忠壮气犹存。
  悲凉身世中兴项,仿佛旌麾烈士魂。
  独拜西风残照底,萧条秋气满平原。
  按:此诗作于乾隆戊子七月三十日过平原城(今属山东德州)时。“颜鲁公”即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为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曾贬黜为平原太守,称“颜平原”,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封“颜鲁公”。诗俯仰今昔,颇见苍浑雄健之气。
  7、为克斋写经,作一诗
  祝公符竹为泉母,洒乳高城甘万口。
  祝公阅士牟尼珠,□□皎皎分贤愚。
  未若与公两忘物,古木无心枯兀兀。
  我书不辨锥画沙,惟现空圆指端月。
  岱阴荒驿孤槐边,中有安心初祖禅。
  欹枕不知身边远,岳楼钟勤叩秋烟。
  8、和克斋秋山诗韵
  秋来远梦抗云烟,绝意登临九月天。
  苍翠扫空寒雨后,西风吹叶石楼前。
  藤萝阴壑清霜重,松括高岩皎月悬。
  应使月凉□鹤怨,桂香谁泛酒如泉。
  按:上二首作于乾隆戊子八月初三过高河城(今属山东)时。虽为唱酬之作,但艺术上却颇有几分刚柔相济之貌。
  9、述怀
  塞垣抱东北,古道西南开。
  上古走中原,千里何辽□。
  驻马易水阳,回望荆轲台。
  萧萧北风起,飞雨从空来。
  荒茫散城郭,澒洞积云霾。
  中逵成涧壑,四面闻喧豗。
  栉沐岂为劳,所难立奇□。
  徒御嗟咨□,余亦增遥軈。
  寂寥幽并间,不见古人才。
  10-13、以四绝句,呈孙补山
  漫天风雨路逶迟,湿柳摇空坠万枝。
  疑滑滑声疑到耳,湖田水涨稻花时。
  千□□□作江涛,舆竹呕哑兀小舠。
  多少孤蓑青□客,应嗤□传上□臬。
  幕府公从万里征,挥毫盾鼻坐论兵。
  即今风雨如相试,更作终霄麾槊声。
  幢幢短檠影□堂,檐滴声多夜簟凉。
  欹枕梦回君悟否,维摩法□未曾□。
  按:以上四首均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四。孙补山即孙士毅(1720-1976),字智治,号补山,浙江仁和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靖。时由户部郎中充湖南乡试主考官。四首虽有古今体之别,然写景抒怀,古朴清新,均在虚实之间,余味十足。
  14、至清风店,山水大发,阻唐河
  举首西南路,茫茫秋草生。
  山廻三晋断,天接九河平。
  骤雨呕夷水,残阳曲逆城。
  试听闾井内,犹道乐羊名。
  15、补山和前四绝句,乃叠前韵呈之
  望都城北尧山庙,欲荐山花折涧枝。
  咫尺神灵变冥晦,太行千里雨来时。
  新水乘空下急涛,奔雷掣电不容舠。
  徘徊河北商何事,荷锸真思问井皋。
  千卮百榼慰长征,夸说真成纸上兵。
  劝接天泉供茗事,倚窗闲啜听蝉声。
  苏公昔作中山守,竹石荒欹草榭凉。
  明日从公剔苔藓,几番真赝话存亡。
  按:以上二首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六山洪大发阻唐河时,前一首题名据《日记》加。清风店在今河北定州境内,定州战国时为中山国都。唐河,亦称唐水,发源于定州城西。两首诗均先描绘眼前景致,然后以故实作点染,曲写怀抱,深沉含蕴。
  16、遣闷
  驿路渔阳上谷迥,中山南望一徘徊。
  飞流倒马关中出,急雨卢龙塞外来。
  厌听短辕歌独鹿,欲将长剑划崔嵬。
  即凭鼓檝乘潮上,独揽高寒御射台。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时暴雨未止,续阻清风店。《惜抱轩诗集》卷七有《定州》一诗云:“东横海右中山国,西接天边御射台。辨获君从古少,成功食子令人哀。飞流倒马关中出,急雨卢龙塞外来。欲下高原更回首,尚疑奇士在蒿莱。”比较两诗,语句完全相同处有二,相近者见一,且均用乐羊之典,雄勃濬发中穿透出苍凉之气,意境甚相似。可见,《定州》乃《遣闷》改作。
  17、访隆兴寺,观唐大悲善萨
  落日遥悬上曲阳,镇州城上气苍凉。
  千峰晋代攒天碧,一片滹沱注海黄。
  唐室诸侯空窃据,张敖厮养久消亡。
  西风漂泊寒云起,疑是旌旗出太行。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十九过河北真定(今属河北正定)时。隆兴寺在今正定县城内,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诗实乃借古以抒怀,起笔苍黄,而落句沉雄,气势甚为阔大。
  18、磁州
  青山滏口缩云收,车骑关南尽稻畴。
  一片凉蝉听不断,藕花秋水到磁州。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二十四,题名据《日记》加。磁州即今河北邯郸磁县。诗乃有感于宛若江南的江北旖旎风光而作,笔致清新明快。
  19、邺下怀古
  孟德藏棺七十疑,东明观闭亦胡为。
  痴人作计全相似,不见青原拜马医。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二十五。邺下,古地名,亦称彰德,今属河南安阳地区。献帝建安时,曹操曾据守此地。《惜抱轩诗集》卷七收《彰德怀古》七律一首,据《日记》亦作《邺下怀古》,为同时作。此诗先叙后议,而情蕴其中,入宋人一格。
  20、愁思冈歌
  太行山断贡云薄,然思冈头日西落。
  契丹欢笑晋女啼,南望中原北沙漠。
  河北千军未一战,矛头已入含元殿。
  水磨大剑钝如椎,玉貌黄尘皆掩面。
  石郎天子翻手为,一尺面吐权谋奇。
  君始以此终亦此,沙陀壻作耶律儿。
  君不见前有荆棘铜驼陌,后有五图城中客。
  时危万乘困奴虏,道泰明堂受夷貊。
  武臣休说犁庭功,文士空读御戎策。
  古原草绿连青空,怅望悲歌千载中。
  冥冥天道隔人意,往往奇才连势穷。
  汤阴下马岳王庙,松栎萧萧吹北风。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愁思冈,在河南安阳南十五里,“安史之乱”时,唐名将郭子仪曾率军两战于此。诗人思接千载之间,借典实抒写兴亡之感和忠恕之怀,境界辽阔,气势苍浑,情思亦显沉重。
  21、许州
  七月含残暑,篮舆兀昼眠。
  乱蝉秋响碎,独树午阴圆。
  草没当涂殿,渠交旧许田。
  短桥行客过,潩水日涓涓。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初二。许州,今属河南许昌,历为中原逐鹿之地。《惜抱轩诗集》卷二收同题五言古一首,其中亦见相似处,盖于此诗修改而来。诗写许州七月景象,古朴清新,富有韵外之致。
  22、西平
  吏事才稀驿传宽,秋禾动野报平安。
  平生不说封侯事,休问棠谿冶铁官。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初四。西平位于今河南省中南部,清时河南汝宁府属。《惜抱轩诗集》卷二收同题五言古一首,《日记》未见载,但意境甚为相似,言辞中均显露出淡淡的归隐之思,当为同时作。
  23、李家塞
  南关同涘上,北关注淮川。
  子午如秦谷,庚寅入楚年。
  山深时遇雨,路曲忽飞泉。
  借问经行日,新秋月又弦。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初八寓馆李家塞时,诗题据《日记》加。李家塞在今河南信阳境内,与湖北交界,故诗中有“秦谷”、“楚年”之谓。诗作清新简淡,俯仰之间,情韵自现。
  24、应山三关
  秋风拥骑出三关,片片飞云万叠山。
  初日忽升丹壑底,淮流廻出碧林间。
  阴幽虎豹藏吟吼,开閤风雷倏往还。
  南北平分天下险,老兵吹角戍楼闲。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初九,诗题据《日记》加。应山三关指黄土关(一作黄岘关)、平靖关、武胜关,地处河南信阳、湖北广水之间,又称“义阳三关”。诗写应山三关的险要形势,开阖跌宕,气象峻拔,末句似与题无涉,却最切题旨。
  25、怅思故乡
  山谷江上总相同,况听秋年唱岁丰。
  髀肉若生我不恨,只愁急去作曹公。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记》存两首,题名为《怅思故乡,题二绝句》,《惜抱轩诗集》卷七录其一,并易名为《黄陂道中》,文字稍有改动,此为其二一首。
  26—27、补山购藕,作二绝句
  江津七月火云红,欣接琼浆白玉筩。
  一展蕲州笛材卧,披襟何待大王风。
  夙闻楚个(国)富佳人,施粉施朱听未真。
  若把玲珑看玉腕,可宜条脱一双银。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三。其二一首,“个”当为“国”之误字。诗以藕喻佳人,描摹其色泽、姿态,虽并不失于浮靡,但此类作品在姚鼐集中又实属少见,未选集中,也许正是一因。
  28、至汉口,送菱与补山
  青磁两寸卧红菱,把看凉□触手兴。
  想见洛妃罗襪底,弓湾秋水欲微凌。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四。汉口,清时为汉阳县属地,今属湖北武汉,与汉阳、武昌并称“武汉三镇”。诗由红菱而及洛妃,由物及人,想象丰富,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29、晚见补山作《登黄鹤楼》长句,乃次其韵
  大江西蜀蟠蜿蜒,夷陵忽断巴山连。
  奔流沧溟七万里,想见神禹营当年。
  黄鹄山对大别起,横戳势欲遮吴天。
  东流至此一夹束,潆洄衣带高楼前。
  筑成藉阻从孙权,冯轩雷鼓空江镇。
  开势明远会豪俊,定胜樊口观鱼筌。
  一朝金雁藏平田,何殊繐帐临障川。
  此楼千载几兴复,侍芭士女谁为怜。
  因山命名义自近,附会或遡黄冠眠。
  虞翻地下应大笑,欲破众口难为缘。
  我闻谯郡戴仲若,往往野服从魰畋。
  仙人勿乃即此足,惜哉林壑空苍烟。
  农部羽扇神飘然,腹中武库筹机先。
  罙入深穴缚虎子,欲効左手如羊牵。
  蛮烟瘴雨重关外,碧鸡金马千峰巅。
  从军归来怒未谍,拔剑要想踰卬滇。
  登高赋具丈夫器,揽胜屐趁优暇穿。
  正当千里纵黄鹄,岂将一渚从栖鸢。
  嗟余陋学非深渊,宦游自省丛咎愆。
  年往道废中烦煎,顾思山水聊安便。
  陪公欲鼓潇湘柁,湖南未到秋雪边。
  苍茫水灌天下半,回环地拥荆州全。
  汉口暮见楼雉影,江风晓踏蛟龙涎。
  晴空孑孑上重宇,风流邈邈思前贤。
  无心坐见白云灭,屹立惟有仓山坚。
  鸟投吴越青冥会,风来襄邓蒸炎蠲。
  如此风景足散发,永保天璞辞镂镌。
  说尹在口田舍好,待看花柳村村鲜。
  行程苦促不得驻,但欣杰句□思宣。
  和诗念公帐下儿可畏,况敢较量千秋之谪仙。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五。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府(今属湖北武汉)西南之黄鹄山上。《惜抱轩诗集》卷二收有《登黄鹤楼次补山韵》一首,语句或见重合相似之处,但篇幅稍短,盖由此诗删改而来。
  30、三元宫
  夜辞江夏月如银,南入东湖正午轮。
  长路鸟飞应客倦,短篱瓜蔓见秋新。
  溪风吹梦便僧榻,树荫涵空净眼尘。
  欲得此心无所住,青山墙畔苦留人。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六。三元宫,寺庙名,据《日记》,位于江夏县纸坊(今武汉江夏区)八分山与六老山之间。诗写夜宿三元宫所见、所感,风格趋于清新一路,颇有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之意境风神。
  31、官塘
  当树见东岭,清风吹月高。
  千声秋涧外,独夜楚山皋。
  仰视星河改,来经驿堠劳。
  弟兄燕晋地,何以慰离骚。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官塘,地名,在湖北咸宁境内(今属湖北赤壁市)。《惜抱轩诗集》卷七有同题绝句一首,而不存此诗。两相比较,虽有体裁之别,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气息并无异样,清而有致,柔中带刚。
  32、万年庵次刘石庵韵以呈补山
  前日浮江汉,清湘未掉船。
  驿亭今夜雨,山寺古时烟。
  共就长明饭,同将短韵连。
  □留驱石□,过客看羊眠。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二。万年庵,寺庙名,据《日记》在湖北蒲圻境内。刘石庵,人名,即刘墉(19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大学士刘统勋子,清代政治家、书画家。此题本有四首,《惜抱轩诗集》卷七收三而不存此。
  33、过蒲圻万年庵
  溪风上下拂人衣,松韵清圆出数围。
  林霭苍苍长欲滴,峰□一一似将飞。
  岩倾磴曲藏平坞,日薄云深把翠微。
  随意秋山行意在,不知三日过蒲圻。
  按:此诗与《万年庵次刘石庵韵以呈补山》作于同时,题名据《日记》加。诗属对工整,诗律甚细。
  34、登岳阳楼
  秋风起江汉,吹我来洞庭。
  巴陵山泽交,烟雨长晦冥。
  虞帝召湘妃,虚无驾云軿。
  九疑通一气,苍茫趋百云。
  怅望一恍惚,但觉风冷冷。
  鸿涛下洶礚,危观上岧嵉。
  坐销积雾白,稍见君山青。
  沅湘合江沱,全楚成沧溟。
  连峰衡岳来,东西按青荧。
  张为荆扬翼,阖作天地扄。
  汎浮极浩荡,约束归渊渟。
  猛令襄郢南,有国无郊坰。
  濛濛出林浦,杳杳扬帆舲。
  西陵坐暮霭,窈然围沙汀。
  余波夜相击,万籁盈轩棂。
  隐伤楚士□,为惜秋兰馨。
  醉客忽飞去,千载时来经。
  焉知至人理,养空遗脩龄。
  咸池日夕奏,此意与谁聆。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题名据《日记》加。岳阳楼在湖南岳州府(今属湖南岳阳)。《惜抱轩诗集》卷二收同题五古一首,诗中偶见相同或相似语句,篇幅稍短,盖为此诗删改之作。
  35、汨罗口
  重华不可作,楚客为谁吟。
  嫋嫋风初起,萧萧秋易深。
  长楸哀郢地,芳在涉江心。
  弥掉凭罗水,悲思直到今。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初二,题名据《日记》加。汨罗口,乃汨水、罗水交汇入湘江处,即传说中屈原投江处,在今湖南省汨罗市境内。诗为伤悼屈原而作,今昔之感甚浓。
  36、大荆驿至青冈驿
  碧岩红叶点班班,寒响萧萧万树间。
  行过重阳三日雨,湘阴回首看秋山。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八月十三,时湖南乡试结束,返京途中。大荆驿、青冈驿在湖南湘阴(今属湖南岳阳)境内。诗写景抒情,或以重阳寄乡思,或以秋山寓愁情,温厚平和。
37、再过蒲圻万年庵
松根山遁处,缭绕若云旓。露气朝阳湿,炊烟积翠交。
林回迎屋角,雾断识岩坳。
野鸟浑相认,相迎啅旧巢。
38、途中
红叶间青松,斜阳千万重。
乱山围野水,深涧约秋钟。
樵斧穿林出,人家刈稻终。
可能今夜月,田舍话从客。
按:上二首五言律分别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九月十三、十六。诗描绘归途山水田园景象,清新生动,简洁明快,而无雕琢之痕。
39、信阳
萧萧林响水增波,跻险披云策马过。
短日人行鄳阨少,长淮山绕义阳多。
岂闻庸薄成名业,空走尘埃忆薜萝。
寒雨北风凭独望,中原秋雁度黄河。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九月二十二,题名据《日记》加。信阳,地名,清时属河南汝阳府。《惜抱轩诗集》卷七收有同题七律一首,颔联相同,盖由上诗修改而来。
40、夜行
今岁忽将暮,霜华上客袍。
风鸣流水急,野肃大星高。
细火穿林影,寒尘暗马毛。
归程催旅思,中夜不知劳。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一,途径河南新乡境内时。写急切的归思,刻画点染甚为精细,而气势则不乏古博。
41、邢台
风声在高树,天影郡城楼。
白日寒襄国,青山入相州。
阅人今世晚,为客固原秋。
举目多衰盛,沧江兴转遒。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四。邢台,地名,今属河北省邢台市。诗通过今昔对比,展现邢台的盛衰景象,颇显苍凉之气。
42、高碑店遇周秉中方伯,即别
眉际西山近,苍苍开锦屏。
雍奴残雪白,涿鹿暮天青。
客景侵寒节,家人验使星。
柳风来未已,乘月到邮亭。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初十。此指河北高碑店,地名,清时隶属直隶保定府。周秉中即周元理,字秉中,号燮堂,仁和人,乾隆戊午举人,官至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衔。诗既写离情别绪,也写乡思乡愁,隶事用典,颇见韵致。
43、过亚父山
北风吹日黄,湖波荡空白。
乱山居巢城,斜阳范增宅。
嗟彼七十翁,濒死门群策。
首定牧牛王,终困冠猴斥。
经营天下才,谁云力无敌。
岂无信越俦,角起相什陌。
纵令听君谋,刘季死何益。
反间资黄金,拜献受白璧。
所愤骄主心,乃不疑项伯。
行客度荒林,黄叶下空驿。
太息望乌江,孤祠楚天碧。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十七过巢县(今安徽巢湖)时。亚父,秦末项羽谋士范增,居巢(今安徽巢湖)人,亚父山即在今安徽巢湖境内。此诗咏史怀古,多承已有之见,感叹项王之骄横,惋惜范增之不遇,虽不乏苍浑之气,但新意尚乏。
44、望金陵山色甚明,作一绝句
江出天门云水长,客心遥指路苍茫。
寒山自绕江东碧,日冷青芜下历阳。
按:此诗乾隆三十五年十月二十一。诗写金陵山水,寄托乡思乡愁,情词并美。
45、仪真
霜浓风紧度残更,偪剥荒鸡一再鸣。
却羡芦簾田舍闭,已收秋谷未春耕。
按:此诗乾隆三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仪真,地名,即仪征,今属江苏扬州。写田园秋间景象,笔致清新明快。
46、别诸君
隔年才一见,天末复孤征。
欲别故人酒,其如今夕情。
夜潮京口上,残月广陵生。
一棹平淮水,来朝听雁声。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月二十四八日离开扬州时。以残月、雁声衬离情,情景兼写;临岐别友,情致颇为低徊。
47、与演纶作唾冰联句
唾出原为雾,风严忽作冰。
咳时微暖在,堕处沍寒增。
蘂似朝餐后,含宁夕饮曾。
碎琼纷有屑,编贝讶生稜。
薄映脂同滑,驯坚手易胜。
玉壶□欲破,华袖碧长凝。
喷麝抟香液,衔绒结彩绘。
裂痕留谢砌,馀冻拭吴绫。
乍比盈怀泣,真疑砺齿能。
仲山刚岂吐,姑射垢皆澂。
凌异豳风献,珠从汉殿承。
唇间邹律动,点滴披春蒸。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极寒逗留淮安时。演纶,乃张曾攽字,号讷堂,由举人官浙江石门知县,能诗文,安徽桐城人。诗行“以文为诗”之法,以冰之消融形态为基点生发联想,以典实作点缀,有生涩衍奥之气。
48、蝶恋花
落尽丹枫人乍别,船尾吴山,青到江头歇。谁识天涯愁欲绝,琵琶橹响芦花雪。 小阁前霄萸菊节,商略征程,黯锁眉峰折。剪烛他年休更说,寒潮夜夜淮南月。
按:词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词写征途中的离愁别绪,婉约而低迷。
49、淮阴怀古
风急波长足溯洄,大河冰塞白皑皑。
百川争海驱龙立,一叶中流共雁囘。
市有真王传袴下,沟通雄伯为冠来。
千秋谁共淮南客,往复山阳暮笛哀。
按: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日因河流结冰滞留淮阴(今属江苏淮安)时。诗借古抒怀,颇显苍茫之气。
50、渡河诗
九川谁辨禹徐州,西望河淮会渎流。
冰断吕梁三十仞,日开沧海一孤舟。
尘埃过客多新识,齐鲁看山感旧游。
绕遍琅琊青黛色,雪明钟动岳祠楼。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离淮阴渡河时。诗人睹今思昔,叙人事变迁,道孤寂情怀,苍凉凄婉,别有一种感人意味。
51、邳州
辽阔山川纵远游,又欹同帽里邳州。
百年奇志归黄石,一片寒阳下白楼。
难得真龙逢汉帝,易将穷虎缚温侯。
明朝跋马青山外,好买兰陵酒破愁。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邳州,地名,今下属江苏徐州。《惜抱轩诗集》卷六存同题作一首,均写温侯吕布事,其中语句多相同或相似处,盖由此诗修改而来。
52、过汶上吊王彦章
平生轻忽斗鸡儿,力战其如国政危。
乱世鸟飞难择木,忠臣豹死自留皮。
孤城霜露横残铁,落日风云卧大旗。
漫道刘郭盃水恨,桑田久已失河陂。
按:此诗作于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汶上,地名,今下属山东济宁。王彦章,五代时后梁名将,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惜抱轩诗集》卷六收于同题七律一首,诗中多相似处,盖由此修改而来。
53、汶上吊王彦章
春谷溪花四月残,汉阴微雨麦秋寒。
斜阳射的山前出,记向君家屋角看。
按:此诗与上一首作于同时,题名据《日记》加。诗人写伤悼之情,完全借助于景色的描绘,寓情于景,含蓄蕴藉。
:
[1]姚鼐.惜抱使湘鲁日记[J].青鹤杂志,1993:1(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