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创作谈:长路慢行

  • 作者: 雪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6157
  • 刘大伟

      写诗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乘公交车去上班,单程要花一个多小时。在车上听到过许多打工者的零碎故事,也大致了解到城乡结合部人们的生活状态。听多了,便有“写出来”的想法。公交车非常缓慢,待我完成一首小诗后,它才晃晃悠悠抵达终点,我将其称作“摇篮车”,车上所写诗作自然被命名为“摇篮诗”了。庚子秋日,年至不惑的我前往金城,开启了人生第三段求学之旅。于是,绿皮火车为我提供了新的寫作场域。我从兰州车站出发,选坐三个小时的慢车回到西宁。在车上,我会看一部电影,或者将留存于心底的某一颗诗歌“种子”扒拉出来,慢慢研磨成一首诗,时间一长,也慢慢有了些积累。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时间越紧张、课业越重时,内心越有一种“划拉两笔”的冲动。譬如,在课题结项的最后几周,明知时间非常紧迫,但打开电脑后,居然会冒出“先写一首小诗再说”的念头,这样的念头一经闪现,绝无可能浇灭。接到博士研究生复试通知的那些日子,也会犯同样的毛病。就在刚才,准备打磨一篇论文之前,又有了类似的情状,如若不然,整篇论文好像不能进行下去……或许,此时的诗歌已成为我缓解紧张情绪的某种方式,或者说只有在写诗时,我是主动的,沉浸其中的,除此而外,做什么多少有些被动。《低处的人和事》中的煤矿素材来自洪石先生,他时常深入井下,拍摄一些矿工主题的照片分享给我,也就有了《大地的灯盏》这组诗。其余的,都由零散的诗歌“种子”自然长成,有时在火车上,有时在九百多人的集体课堂。这些诗作最终成型,得益于肖黛老师的指正,作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她的诗歌感觉与审美眼光非常独特,拙作经她点拨后再读,确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须得承认,真正的诗歌之路很长,我才站到路口,出发时太阳刚好照到身上。我深知道路漫长,但亦感到温暖。

      本文标题:创作谈:长路慢行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5585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