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一定要结合时令特点,注重研究群众职业特点、作息规律和基本需求,因势利导,量力而行。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时令特点?行业特点?作息规律?基本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如何结合时令特点,因势利导,体现方便群众、节约成本、突出社会效益、彰显核心价值观等原则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做对的事情
春暖花开的时候,多组织摄影采风或文学创作活动,用镜头或文字等艺术形式发现和记录大自然的美,发现和记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发现新生的、向上的、给人希望的东西;结合民俗传统,多关注群众自发性的社火表演、庙会祈福活动,多搜集整理民俗资料,研究传统民俗文化,发现优秀傳统文化,积极列入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予以保护支持;也可以组织群众诗文朗诵活动、歌舞才艺展示活动。
夏天,天气炎热,可以利用早晚时间多组织广场、公园群众演唱活动、器乐演奏活动、群众健身舞活动,举办啤酒文化节、服装文化节、钓鱼比赛,也可以在室内组织茶艺、花艺交流会,举办象棋、围棋比赛或游泳比赛,举办主题旅游活动,以满足群众消暑纳凉的需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应当多组织摄影采风活动、书画写生活动,多组织参与式乡村旅游活动,用镜头或画面反映人们收获的喜悦之情。
冬天,天气寒冷,道路结冰,应当尽量减少室外群众文化活动,减少外出文化交流活动,多组织室内技能提升训练活动、养生知识交流活动,多组织文化论坛、文学交流活动。此外,除了考虑季节特点以外,还要考虑节庆、重大纪念活动,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特点。
二、要考虑到行业特点,顺势而为
比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有在护士节举办文艺汇演的传统,教育系统师生有夏秋之际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传统,农民有正月耍社火的传统,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确保公共文化资源及时惠及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如非必须,不必另起炉灶,再行会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工作正是要追求这样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效果,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尽量保持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体现“活态传承”。
三、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
群文工作者要充分考虑群众的作息规律和日常基本需求。不妨设身处地去想,一天24小时,要工作,要吃饭,要尽家庭义务,不同行业的人作息规律可能不尽相同,但总有一些是基本相同的,比如整天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吃过饭可能都要做点简单运动帮助消化,于是,饭后集体运动成了大家的共同需求。如果这个时候为人们提供活动服务的工作人员却下班了,这不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吗?而体力劳动者茶余饭后可能想着下下棋、看看书、听听音乐,如果这时图书馆、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却下班了,公共文化资源不能在必要的时间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又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因此,要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必须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多研究群众的作息规律和基本需求,适时调整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努力避免“两张皮”现象出现。
此外,要算好投入收益账。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一定要量力而行,算好投入与收益账,体现节约成本的原则,体现可持续性开展的原则。
四、结语
研究时令特点,研究群众职业特点和作息规律,顺势而为,这样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无疑事半功倍,深受群众喜欢。
(作者简介:何超,男,甘肃省泾川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