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丰富,传统的单一党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开创新道路,拓展新模式,适应社会变革,有效进行党建工作的开展,是当前基层党组织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 党组织 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面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火炬,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指导和基准。
一、深入贯彻群众路线
一切工作服务人民,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党对新形势下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情况具有精准把握的能力,更说明党的执政治国的根本从未改变,始终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工作基准。基层党建工作是党全面开展各方面工作的基础,是党的组织建设“夯实地基”的保证,是党保持和发挥战斗力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作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发展,究其本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因此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工作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优秀成果,在过去二十几年革命历史中,党正是依托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才能赢得民族独立,才能带领国家不断走向复兴乃至富强。因此,基层党组织不能局限于“上传下达”,不能和群众疏离,必须真正落实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群众多沟通,与群众多交流,彻底融入到群众当中,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挖掘人民群众的发展潜力,从而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落实到人民中去。
二、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创新
新时代面临新局面,新时代应对新挑战,走进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一)思想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形态的转变,过去老一套的、固定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实现根本的创新,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模式,要考虑到当前社会的流动性、物质文明建设情况以及各阶层、各行业人群的发展需求。要适应当前普遍存在的人口流动,认清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将基层党组织覆盖到各行各业,要争取在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中建立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全面贴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优秀理论成果,是党始终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理论优势所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也要真正实现思想转变,从而引导实际工作中的方法、路线创新。
(二)功能创新
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贯彻和实行群众路线的先锋队伍。但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陷入传统“上传下达的”单一模式,这阻碍了群众路线的顺利实施,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模式,重新定位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不能仅仅把基层党组织作为传声筒,机械化地传递党的声音,要把基層党组织作为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枢纽,把“上传下达”改变为“上下连接”。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要改变以往被动的、以上级党组织为基准的工作形式,既要传递党的声音,也要回应民众的呼唤。要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每个党员的工作宗旨,并以此为根本,进行功能性创新。创办党群交流中心,加强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引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把党群中心运营与地方非营利社会组织相结合,增强运营的专业性;建设意见反馈、群众互动交流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形成常规化、系统化的沟通交流渠道。进入新时期,必须实现基层党组织功能多元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
三、加强民主建设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基础。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协商民主,把人民群众放在工作的中心位置。领导基层党组织的同志,不能独断专行,也不能走形式主义,表面上让普通党员参与到讨论中,实际上决定权还是归自己。要保证其他党员的参与权、知情权、决定权,共同审议,共同协商。要充分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加强群众参与和评议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真正从人民出发,为人民着想,符合并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本是广大人民群众。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必须创新探索、狠抓实干,使党建工作多种道路并行,提高组织群众活动的水平,始终以人民为工作重心,这样才能不断保持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作者简介:于海燕,女,大专,长春公交集团北达汽车公司,研究方向:基层党建)(责任编辑 高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