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时代的工艺水平、生产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的体现,古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结合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 保护 对策
一、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古建筑的种类也就相对比较多,有陵墓建筑、商业建筑、宫廷府邸、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民居建筑以及祭祀性建筑等,这也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
古代人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通常只是延长这些建筑的寿命,所以一般对老化严重的古建筑会大动土木,使其风格和形式都有所改变。这是由于古人对于古建筑的重视更多在于它的故事、代表的意义以及建在什么地方,对于建筑原有的风格等并不是很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成立了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且颁布了相关政令,加强了管理体制和立法的建设,使得中国古建筑保护进入到新的时期。
二、中国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公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是阻碍中国古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不到配合与支持;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会将原来的一些古建筑建设翻修或者拆除,以此来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建筑。
(二)古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完善
从我国众多的古建筑来看,很多都是由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而这种结构的建筑有着明显的缺点,就是易燃性和可燃性,使得很多古建筑如果发生火灾就会很难扑救,造成巨大的损失。虽然现如今很多古建筑都配备了一些消防设施,但因为数量不够、分布不均以及维护不及时等,都为古建筑的保护带来较大的隐患。
三、有效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对策
(一)加强古建筑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不仅要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来努力,广大群众也可以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因此,必须加强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增強公众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意识,从而便于保护工作的开展。[1]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语以及电视媒体等方式,不断向群众灌输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让人们逐渐形成古建筑保护的意识,以此来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城市建设应该与古建筑保护并驾齐驱
随着旅游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很多古建筑遭到破坏,甚至消失。所以,古城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对城市进行更新,还要遵循城市改建与古建筑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有效保护古建筑以及古建筑周围的文化,城市的建设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建筑的风格保持协调。
(三)完善古建筑消防设施建设
古建筑保护工作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消防安全,所以在开展相应的工作时要注重防患于未然,通过完善古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等,将火灾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避免火灾对古建筑造成损失。同时,还要对火源、电源加强管理,结合古建筑的结构布局以及发生火灾可能性等进行充分分析,将消防器材设置在合理的位置,最大限度避免火灾对古建筑带来的损害。
(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如今,我国古建筑保护事业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虽然很多高校有设置建筑类专业,不过大多数都是建筑设计以及结构工程方面,涉及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2]因此,应该加强此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古建筑保护实践操作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整体水平,以此来逐渐解决我国古建筑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四、结语
古建筑是一个时代社会工艺水平、生产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的直观体现,我国古建筑保护工作受到经济、政治以及人们思想水平的影响,从古代到现代的经历是比较曲折的。随着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思想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该借着这个大好形势加强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所以,现阶段应该从加强人们古建筑保护意识、专业人才培养、古建筑的维护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水平,从而将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古建筑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洲,潘可馨.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科教导刊,2015(22).
[2]王妍.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房地产导刊,2015(27).
★基金项目: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编号:XSYGG201704)的研究成果;陕西省教育厅“关中刺绣艺术特征及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6JK18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蕊,女,硕士研究生,咸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