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及演奏分析

  • 作者: 参花(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771
  • 摘要:本文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曲式、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作为研究对象,对作曲家王建中的音乐创作思想和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王建中 钢琴演奏 民族风格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创作背景

      王建中,中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在其一生的音乐生涯中,创作及改编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他作品中经典的代表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颂扬中国共产党的歌曲,其创作灵感及音乐元素来源于《女娃担水》《十八姐担水》《信天游》《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大量民歌作品。

      在抗战年代,为激励战士士气涌现出了许多革命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作品因是《革命历史民歌五首》中的一首而为人熟知,这组歌曲1972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而由这首民歌改编而来的钢琴版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王建中《陕北民歌四首》中的一首,这首作品生动地呈现了陕北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

      二、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二)音乐分析

      旋律以民族商调式来多处运用切分节奏。从曲式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复三部曲式的作品,A乐部与B乐部的音乐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这首作品的篇幅相对较长,但音乐主题较简单,除了B乐部之外,整首作品围绕着一个相同的旋律以变奏的形式谱曲,而B乐部中,音乐旋律也是在对B乐部中的主题进行各种不同织体的变奏。这种变奏的谱曲手法是王建中钢琴作品创作中常用的曲式结构,同时也是中国钢琴作品中惯用的手法,这种手法能够不断突出强调作品的主旋律,同时在节奏型的变化中形成音乐独特的张力。复三部这种典型的曲式结构中,再现部中旋律的回归,使音乐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三、演奏技巧

      (一)节奏节拍

      以引子散板的节奏为例,虽然王建中在谱曲时标记的是散板的节拍,但在演奏这一部分时,十二连音的12个音符要以六个一组平均分配在一个单位拍中来演奏,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这一部分也可暂且以四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使节奏整齐,在第7小节明确为四三拍之后的部分也应该注意到前后节奏的统一,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因情感的抒发导致音乐节奏的拖沓。

      (二)踏板运用

      A乐部与B乐部的踏板运用呈现出不同的使用方法,在A乐部,速度较慢同时旋律线条较长,而这一段的旋律可以通过踏板的运用使声音连贯具有歌唱性,运用钢琴丰富的音色表现推至全曲的高潮,再现原民歌的音乐韵味。B乐部在演奏过程中,音乐情感更加跳跃,那么在踏板的运用上则要尽量地弱踩、少踩,同时在作曲家需要突出强调的某些重音上,演奏时应铿锵有力,展现出欢快的节日氛围,同时需要借助踏板,将含有重音记号的音与脚同時落下,在下一个音开始时迅速放开踏板。

      (三)情感表达

      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民族元素的模仿可以说是整首作品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最直接地描述了这首钢琴曲的民族特色之美。在演奏这首作品前可以多对这首民歌进行聆听,并感受声乐作品中主调音乐的特色,将民歌中动听的旋律以丰富的情感在钢琴琴键上进行抒发,从而展现这首钢琴曲中蕴含的民族民间音乐之美。

      四、结语

      在钢琴改编曲中,虽然已经将原曲创编成了新的形式或者新的音乐体裁,但是对原曲的曲风、音乐情感及原曲中所要表达的时代情景和内容都是不可以丢掉的,王建中恰恰在其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以一种富于反抗精神、激昂壮烈又充满乡土气息的音乐语言给原声乐曲调以新的诠释。

      参考文献:

      [1]郝运.浅析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特点与演奏技巧[J].北方音乐,2019(04).

      [2]孟颖.试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特征和教学演奏[J].大众文艺,2013(08).

      (作者简介:张淼,女,硕士研究生,东北大学,研究方向:音乐)(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本文标题:王建中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及演奏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7096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