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都逐渐意识到传统管理模式是落后的,必须努力引进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加强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策略
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的普及让信息技术在许多领域都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因此,对图书馆来说,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积极改善管理模式。
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定义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顾名思义,是指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图书馆管理中,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更加方便快捷,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减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工作时间。
(二)特点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是随着信息化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其也越来越完善。便捷性是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一大特点,馆藏信息及借阅情况等都能在信息平台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安全性是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另一特点。图书馆往往有各种珍贵的馆藏资料以及大量的科研参考文献,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资料有效储存,并便于查找,完整地保护馆藏资源。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改革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三)作用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要消耗很多人力以及物力,而且管理效率低下,但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可以明显改善原来图书馆空间有限、读者人数多易发生拥挤的情况。在实践中,结合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在系统中全面记录读者的实际借阅情况及每日馆内人流量,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自身工作,而且便于管理。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读者可以利用自助系统来查阅图书借阅情况,进而决定自己的借阅时间。
二、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涵盖图书馆多个部门,而且涉及读者的切身利益,必须进行科学统筹、统一规划。但当前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地区性差异导致各个地区图书馆之间差距较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经常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也往往决定其信息化进程。[2]不难发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经济发达,有更多财力进行文化建设,从而促进信息化高速发展,很多图书馆往往可以在国内率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反观落后的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信息化进程受阻。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上是人口大国,每个地区的发展程度都有很大差异,很难真正统一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来开展有关业务,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图书馆,使读者可以享受到先进的信息化服务。在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中,一位工作人员对应多位读者,且工作人员自身有多项工作,对信息化技术不能熟练运用,显而易见,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与时俱进,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技能,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图书馆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健全
就现阶段来讲,我国图书馆内部人事制度缺乏独立自主权,容易受到主管部门的约束,由主管部门分配人才,这就造成人事部门不能自主选择与管理人才。[3]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其培训不及时、不到位,便不利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图书馆管理观念落后,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管理观念落后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尽管部分图书馆已经逐渐意识到在图书馆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并未在实践中对自身发展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规划,而是完全照搬其他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重视管理理念以及服务理念的引导,自主创新意识不强,造成部分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难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不能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也很难帮助用户将一些实际问题有效解决,用户体验不佳,造成投入很多资金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实效性,甚至造成部分浪费现象。
三、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相关部门应提高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图书馆,简单来说,是为公众提供阅读服务的公益性机构,除了便于人们获得文献资源,也代表着一个地区乃至城市的形象,还是将城市风采展示给外界的主要窗口,当地政府必须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高度重视。[4]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因为涉及多个方面,比如配备硬件设施、引进有关信息化人才,等等,所以需要相关政策提供支持,拨付充足的经费,多方一起努力,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每个馆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资源配置和确定信息化建设进程,地方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加快当地公共文化建设步伐。
(二)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且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来说,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使图书馆未来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一,管理人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充分意识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不断改革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第二,图书馆内部要综合统筹管理规划,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所需的数据必要条件,组建一支优秀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逐渐将图书馆图书资源数字化,保证信息化建设可以正常进行。[5]第三,促进与本地区内其他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做到信息共享,建设统一的共享平台,显著提升我国图书馆管理总体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图书馆员工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信息化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重视人才培养,除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外,还要加强对图书馆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力争打造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第一,图书馆要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从本质上提升自身人才隊伍素质。要本着严把关、重能力的原则,切实做到敢用人、善用人,用好的薪资待遇吸引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留住人,结合图书馆的实际,为管理信息化做好人才支持。[6]第二,聘请图书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士定期对图书馆内部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实施奖惩机制,人员要能上能下,激励员工与时俱进,掌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流程及相关业务技能。第三,图书馆要重视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培训以及考核,正确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将精力以及时间投入到创新服务理念以及提升服务质量中。
(四)落实面向读者的信息化宣传与引导工作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除了要对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实施信息化教育外,也要帮助读者提升信息化意识,进而保证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正常开展。[7]第一,图书馆要借助一切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大力宣传馆内查找文献、检索借阅等信息化功能,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来获得所需资料。第二,图书馆要开通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如可以用动态形式为读者演示自助借阅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按照读者喜好推送相关资料,力争实现个性化信息定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图书馆内部服务功能,使读者得到良好的阅读体验。第三,图书馆应开通读者评价通道,在读者借阅体验后作出评价并进行打分,结合读者所提的问题以及建议来分析与整理,并能迅速纠正且完善,注重读者的体验感,从而大大提升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图书馆要清楚地意识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人搜索信息的需求,自身今后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可以实现图书馆的健康有序发展,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盈.关于强化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讨[J].兰台内外,2021(08):34-36.
[2]吴瑞珍.浅析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J].参花(上),2021(02):125-126.
[3]李科萱.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2):90-92.
[4]麦日也木古·麦麦艾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探究[J].国际公关,2021(01):140-142.
[5]游哲钫.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3):38-41.
[6]张鹏.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策略探索[J].科技风,2020(34):77-78.
[7]俞程炜.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大众标准化,2020(21):248-249.
(作者简介:向荣,女,本科,邵阳学院,馆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责任编辑 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