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宇
一、引言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是城镇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城市居民聚集的基本单元,其也是一个城市塑造文旅形态的前沿阵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发展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以及旅游,首先要从社区做起。尤其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更是文旅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唱艺术作为城镇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各种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组织较多,很多城镇社区也都以居民为主体组建了合唱团体。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在社区文化协同文旅发展的形势下,促进合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推动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发挥合唱艺术的作用,是当前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社区文化中合唱艺术的特征进行分析,论述合唱艺术与文化旅游开发的关系,着重描述社区合唱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合唱艺术与文化旅游开发的实践路径。二、社区合唱艺术的特点
(一)群众性和公益性
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中的合唱艺术活动以群众为主体,合唱团体以及合唱活动往往由群众主动参与、自发组织和开展,体现了其群众性特征。同时,社区文化发展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因此社区合唱艺术着重强调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其团体和活动的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其公益性特征。(二)与传统音乐艺术相结合的特性
我国的传统音乐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在不同民族之间流传着许多优秀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经过现代音乐的再创作,与合唱艺术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采,并被广泛运用于社区合唱艺术活动中。例如,社区合唱中常见的民族声乐作品《木兰从军》,作品题材改编于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借鉴了河南豫剧的唱腔,在展现艺术风采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文化中追求和平、崇尚正义的精神。社区文化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其中的合唱艺术受传统音乐艺术影响更深,也使其更加具有本土化的表现。三、社区文化中合唱艺术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必要性
(一)社区旅游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一些国外学者在大众旅游的基础上,对旅游地社区的规划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在1979年,美国学者德凯达正式提出了“社区旅游”这一概念。1985年,另一位学者墨菲在其著作《旅游:社区方法》中,对其进行了吸收与延伸,推动了这一概念进一步成形。墨菲把社区旅游比作一个生态系统,社区被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而在这一系统中,社区居民同样是维护和保持社区生态,展示社区旅游吸引力的一部分,因而社区旅游开发对社区的每个居民都会产生影响。我国对社区旅游的重视和研究,则起源于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社区规划不断扩展,社区旅游在国内的研究也相应地得到了重视,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社区旅游模式的基本特性,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性,这一特性正符合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代城市文旅开发对社区的要求。当前,很多城镇在当地文旅部门和社区基层单位的协调组织和实践下,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以文化惠民为主要目标,将音乐以及合唱艺术与文旅开发结合到一起,进行社区旅游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山西省于2019年打造了“红色之旅山西合唱艺术专列”,将合唱艺术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到一起,实现了联动推广,共同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神华康城社区在2020年“文化进景区”系列活动中,主动组织社区内的老年合唱队以社区附近的公园景点为阵地开展合唱艺术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北京市石景山区于2021年举办了“古城之春”艺术节社区合唱展演,展现了当地社区合唱艺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旅事业的发展;江西赣州信丰县在2021年推行旅游文化惠民周的过程中,则开展了“城市社区合唱展演赛”,通过地域性社区合唱艺术活动的进行,对信丰文化的展示以及文旅产品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福建省在2021年第八届福建艺术节中,组织了大规模的群众合唱会演活动,全省范围内较为优秀的社区合唱团体都参与了这一活动,该活动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上和线下实现多向互动,有效推广了福建省群众合唱艺术的优秀成果,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二)社区合唱艺术与旅游开发结合的必要性
1.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热情与文化认同通过“社区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深化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和参与形式,对社区旅游地和城市的文旅资源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社区文化和社区旅游的结合强调群众参与、群众组织、群众学习,在社区合唱活动的环节,就首先进行了文旅融合开发的实践。合唱艺术在社区中为广大居民所喜闻乐见,是一种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通过开展社区合唱艺术活动,一方面能够吸引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区居民的艺术素养,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促进地域特色文化旅游的推介;另一方面,通过合唱艺术对社区居民的带动,能够使社区居民在学习合唱艺术、参与合唱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本社区的文化认同,最终促使其产生并保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中的热情。
2.带动本地文旅产业发展
对于各城镇而言,文化旅游开发的首要目的是社会效益,但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通过合唱艺术的推介和相关艺术活动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参与到本地的文旅开发中,能够扩展社区乃至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拓展就业渠道。通过社区合唱艺术品牌的塑造,在引发社区居民学习合唱热潮的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形成以合唱为主题的音乐旅游产业链条,从而在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将社区居民的艺术爱好转化为文旅开发过程中的物质收获。
3.促进文旅开发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旅游开发中,一些旅游经营者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往往竭泽而渔;游客则为了一味满足自身的旅游体验和感官需求,也不会注重对旅游地的保护;而地方的文旅部门也处于一种纯粹的主导管理模式,力求旅游管理的直接效益。在这样的一个链条模式中,社区处于旅游开发的最底端。社区基层单位难以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社区居民也难以形成保护和展示社区文旅资源的意识。而在文旅融合开发的背景下,社区旅游越来越得到重视,社区在旅游链条中的弱势地位得到改变,旅游经营者、游客、社区基层单位、社区居民相互监督、相互规范、相互制约,从而促进了文旅资源的保护和文旅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社区文化中的合唱艺术与旅游开发结合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在社区旅游中,社区居民本身就是旅游展示的一部分,合唱艺术的展开和推广,能够有效展示社区居民良好的精神面貌,确立社区居民“以人为本”的发展意识,从而起到维持社区旅游生态健康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合唱艺术作为社区文化中一种卓有成效的展示形式,通过合唱表演、合唱比赛等相关艺术活动的开展,能够主动构建社区的人文特色,强化社区作为旅游地的人文吸引力。同时,在文旅开发中,合唱艺术是一种非消耗性的文化行为,其不仅能够保证社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和持久性,也符合当前文旅开发中提出的生态环保的要求,最终促进文旅开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