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不在场的掌声

  • 作者: 书城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8530
  • 郁喆隽

      如今去观看现场演出,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表演结束后,演员們逐次登场谢幕,观众们纷纷掏出手机,高高举起来拍照。由于在演出期间一般不允许摄影摄像,观众已经“憋坏”了。此时此刻,大家手里都拿着手机,腾不出手来鼓掌,剧场内的掌声稀稀落落。演员们再怎么鞠躬致谢都感觉有点冷冷清清。偶尔从后排传来几声喝彩甚至是口哨声都会显得格外“突兀”。稍微年轻一点的演员大多适应了这样的场面。毕竟观众在底下拍照摄影,随后也会发个朋友圈什么的,也算为演出打了个广告,进行了传播。

      舞台的气氛改变了。它不再是一个“现场”,而是一个无远弗届的“共在”,甚至可是说被场外“观众”劫持了。殊不知,真还有观众开了直播,连线场外的。于是,有演员即兴改了一段唱词戏谑道:不要以为你们掌握了权力,就可以只拍照不鼓掌了。有一次,在某场正式的交响音乐会后,指挥暗示听众可以打开自己手机上的灯光来,举手摇曳,“假装”自己在流行音乐演唱会现场。其实,观众哪里会觉得自己有什么“权力”呢?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带来了互动关系的彻底变化。工具赋予人们一些权力,也剥夺了一些可能。礼仪的演化就是这样出人意料和不知不觉。未来新一代的演员和观众甚至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举手机拍照才是对演出最大的赞许吧。

      回想起在德国留学时,大学课堂上经常会响起同学们集体敲桌的声音。这并非是在起哄,而是在感谢报告人,相当于看演出时鼓掌。据说这个习惯起源于中世纪,当时学生们都要专心做笔记,因此一只手总在忙碌,没法用双手鼓掌,于是只能用另一只手来敲桌子代替鼓掌。这样的做法甚至有个正式的名称,叫作“学术敲桌”(akademisches Klopfen)。不过按照趋势,如今学生们都用笔记本电脑打字,要用到两只手,所以连一只手敲桌子都有些难了?可是,还可以跺脚嘛!

      不禁想到一个馊主意,手机开发者可以设计一个“谢幕模式”—手机可以一边拍照录像,一边发出鼓掌声。掌声的大小和频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设,甚至提前定制预录……不过无论技术想得如何周到,总觉得那一时那一刻人们需要全情投入,鼓掌到手心发麻,叫好到呼吸急促,跺脚到房屋震颤。心在焉,才是现场。

      本文标题:不在场的掌声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0017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