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85年6月 地点:东海与黄海交界处。
那一天,当我乘坐去青岛的长自号轮,在跨越东海与黄海的分界线时,同伴把我们都叫到了甲板。我面对大海,一边是蔚蓝色的,一望无边,另一边是浊浪滔天,一望无垠。傍晚的海风凉意很浓,然而面对着你,我还是抑制不自内心的燥动。同伴们的声音很杂,我疑望那大海起伏的胸怀,倾听着那大海悠婉的诉说。我问:为什么一边是清澈,而另一边是混浊?大海说:那混沌的是异我,那清澈的才是本我。我不懂,我低着头,看着海轮在蔚蓝的海面上留下长长的,洁白的线。而那洁白在那二海分界处消失了,带来的就是滚滚的浪潮。
记得一次在网上,网友对我说:我们都是两面人,社会的浊浪让我们失去了诚实。我们在网上,用的是假名,却说了许多真话。而在生活中,我们用的是真名,却许多时候说的是假话……那天,我想得很多,也想到了大海说的“异我”、“本我”。然而,我佩服大海的博大,大海的包容。风平时,她把落日的余辉印下来,让人类抒发对“落日”情怀;微风时,她把日薄东海的画卷展开来,让人类开启对“日出”的激动;狂风时,她也毫不掩饰地把白浪排空的气势发泄出来,让人类引发对“海涛”的冲动……
时间:2001年7月 地点:舟山群岛海域
那个夜晚,在桃花岛的黄蓉茶庄品过茶,在桃花寨的小木屋里听海浪。早上,我们登上桃花岛的最高点安期峰顶看大海。大海的晨雾让我迷恋,海上日出的奇景让我惊叹。随后,环顾四周,身前身后全是大海,我就置身在大海的中央。但站得高看得远,那海面上的点点小渔船吸引了我。
坐过漓江的竹筏,坐过武夷峡谷的皮筏,坐过绍兴的乌篷船,这次,我要坐上桃花岛主的小渔船。下午,我们在海边找到了一艘,好说歹说,像似金庸笔下那老顽童周伯通模样的主人终于同意我们假冒他的亲戚上了船。
海上的船犹如摇篮,坐在船上,把脚伸进海里,随海风轻轻地吹,随海浪轻轻地摇,随小船轻轻地飘,时而指点桃花岛上那“东海神珠”、“龙女峰”,时而注目远方,蔚蓝一色,无边无际,时而又躺在脚板上,仰望蓝天,几丝白云飘过,那海阔天空之意,一下让你明白……在海上的那种舒坦,只有当你真正亲临大海,真正躺在她的怀抱,真正在那种不经意的、纯自然的心态下才能享受得到。
傍晚,当晚霞在海面拖出了长长的尾巴时,我们在海滨浴场嬉水呢。
时间:2004年11月 地点:香港维多利亚海港
那一天晚上,我们乘上游轮,在维多利亚海港畅游。海风徐徐而来,顿感清爽惬意。海面暮色沉沉,偶有星星点灯,游轮迎风破浪,速度很快地向幽暗的大海驶去,身后留下一线白亮亮的轨迹。岸上高楼林立,万家灯火,是那样的恬静,那样的安逸,没有大陆上那许多大都市所有的霓虹闪烁的那种热闹华丽。
我靠在船栏上,朋友帮我拍照留影,我说背景就选那大海。朋友说黑压压的,照片上将可能除了你什么都看不见。我说,我就要这黑沉沉的感觉。黑,幽深,神秘莫测,那儿也许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早上,我们驱车来到了浅水湾,那大海的神秘在朝阳的映射下,展示在你面前了。据说,浅水湾是全香港最佳的风水宝地,最高的楼价已达30万元一个平方米。你瞧,浅水湾就藏在山凹里,背靠高山,两侧山脊向大海伸去,像一位巨人敞开胸膛张开手臂,迎接你的到来。前面一泓碧水,那海面静得很,看不到大海那白浪滔滔的气势,也没看到潮起潮落。远处的几个小岛也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看来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在浅滩上,我们赤了脚去走一走,海水清凉,缓缓穿流在我的脚丫间,荡涤了几十年来留在脚间的辛酸,让我松懈到全身,再也不想上得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