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记忆中那些温暖让我们不忘彼此

  • 作者: 娘子关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6696
  • 白瑞勤

      我已习惯了这样的状态,经常

      我看着大山,大山看着我

      我知道大山会说,它只是群山中的一座

      城,也是普通的一城

      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可是山啊,我是你脚下的

      一粒砂砾,在你面前

      我一直虔诚地仰望

      在时光的高速路上,我是一个

      匆匆过客,是你爱的河水

      把我洗亮,让一粒砂砾也想发光

      此时,我望着夜晚璀璨的灯火

      静静地,听一座城市深情的歌唱

      恍惚间,我仿佛也成了山

      和我倾慕的大山遥遥相望

      《娘子关》杂志是阳泉市文联主办的一本文学刊物,更是阳泉市一个靓丽的文化品牌,是阳泉文学青年心目中的一座文学高峰。对这本杂志我经历了一个从仰望到亲近和温暖的认知过程。

      四十年前我曾经是一个狂热的文学青年。工作的闲暇时间,不仅废寝忘食地猛读中外古今的文学著作,而且还冲动地写了一些文学习作。这期间,我特别喜欢上了诗歌,尝试着写了不少古典诗和现代新诗。当时对于阳泉文学的最高刊物《娘子关》是一种崇拜和仰望的心情,那些年杂志上登旳郭庆平、黄顺荣、吕海潮、赵五四、陋岩等新老诗人的作品都是自己暗暗学习的典范。因此根本不敢想,也没有敢去投稿。自己的诗歌习作大多在工厂的黑板报上、单位自办的油印小报上、青年团旳诗歌朗诵会上发表。虽然那几年坚持了写诗,但老认为自己的作品立意肤浅,表达形式和语言笨拙,难登大雅之堂,只能作为一种业余爱好。进入中年以后,由于工作事务繁忙,生活节奏的紧张,情感的压抑,所以将近二十年很少再写作诗歌作品。

      那是2010年,在年近退居二线的我,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诗人陋岩、赵生才和张春义。他们看了我以前的习作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的评价。在他们的鼓励下我萌生了出一本个人诗集和向《娘子关》投稿的想法。这一年九月,经过精心挑选,我把自己写的一组诗《自然四重奏》投给了《娘子关》。等待的日子里,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因为这是对我写作水平的一个检验,能否采用,关系到能不能继续坚持诗歌创作的决心。时间不长,传来了消息,我的作品被选用了,在《娘子关》第六期上刊出。那种欣喜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我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梦想成真。随后,我认识了《娘子关》杂志的负责同志和编辑们。走近他们,我感到十分亲热和温暖,就像一个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家。

      随后几年,《娘子关》给了我不断地鼓励和鞭策,陆续选用了我的组诗《红色记忆》、《我在仰望》《延安三望》《工厂的旋律》等。2017年《娘子关》第一期发表的组诗《读书狂草》还被评为当年的优秀创作奖。《娘子关》不仅为我打开了诗歌的大门,而且为我加油、充电、助力、鼓劲,使我信心百倍,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老夫聊发少年狂”。近十年间,我先后写了300多首诗,出版了《滴水集》和《清风徐来》两本诗文集,诗歌创作从市道走上了省内外高速道。诗歌作品散见于《阳光》《黄河》《星河》《中国诗歌》《北方作家》《诗印象》、《阳泉日报》等各类报纸杂志和文学网站。诗作被选入《世界汉诗》《中国诗歌》《都市》《五台山》2011年诗歌年刊专号和2012、2013、2015、2016年山西文学年度作品选诗歌卷等多部诗歌专集。诗集《清风徐来》获阳泉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奖银奖。组诗《从黄河出发》被选入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王静主编的《美丽中国》朗诵诗文辑(第二辑),并被多名艺术家朗诵,在搜狐网和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播放。

      写诗使我年轻,是《娘子关》延续了我的青春和文学生命。每期寄来的《娘子关》杂志,我都要仔细阅读,不断汲取文学的营养。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文学创作应该紧跟时代,歌颂普通的劳动者,歌颂真善美,歌颂我们火热的生活,给人启示、温暖和希望。诗歌的艺术境界应该体现人类的大美大爱,体现诗人的高尚心灵和人格之美,倘若一味沉溺于个人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那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值此《娘子关》创刊四十年之际,我愿《娘子关》永远年轻。虽然我已是花甲之年,但我仍然要努力创作,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阳泉的文化事业奉献更多更好的诗篇。

      本文标题:记忆中那些温暖让我们不忘彼此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1563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