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萧红年谱

  • 作者: 鸭绿江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980
  • 萧红年谱

      1911年

      6月1日(清宣统三年,农历五月初五)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城内的一个地主家庭。姓张,取名乃莹;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萧红等。

      1920年

      秋,入呼兰县乙种农业学校女生班,上初小一年级。

      1924年

      夏,初小毕业。秋,入北关初高两级小学校女生部,读高小一年级。

      1925年

      转入呼兰县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其间曾参加学生运动。

      1926年

      6月,高小毕业,因家庭阻挠继续求学,被迫休学在家。

      1927年

      8月,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校”。

      1928年

      11月9日,哈尔滨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发起反日护路游行示威活动,史称“一一·九”运动,萧红积极参加。

      1929年

      1月,由六叔张廷献保媒,父亲将萧红许配给汪恩甲,两人正式订婚。

      6月,祖父病故。

      1930年

      秋季,因反对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经表哥陆振舜帮助来到北平,进入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中一年级。

      1931年

      4月,遭家庭软禁。

      10月,因不堪家庭禁锢,逃出家门来到哈尔滨。经过一段时间的漂泊生活,与汪恩甲同居,寄居于东兴顺旅馆。

      1932年

      5月至6月,在与汪家的诉讼官司中败诉,生活一度陷入绝境。

      7月,向《国际协报》文艺副刊主编裴馨园发信求助。得到裴馨园等人相助,并由此结识萧军,两人迅速陷入热恋。

      8月,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萧红被裴馨园等人救出。月底,萧红在哈尔滨市公立第一医院产下一名女婴,旋即送人。

      9月,与萧军住进欧罗巴旅馆。

      11月,二萧安家于商市街。经金剑啸介绍,参加“牵牛坊”的活动。

      1933年

      年初,在萧军鼓励下,参加《国际协报》征文,开始文学创作。

      4月,完成长篇纪实散文《弃儿》。此后,陆续创作了小说《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等。

      7月,参加“星星剧社”活动。

      10月,与萧军合作的《跋涉》在哈尔滨出版,在东北文坛引起震动。

      1934年

      4月至5月,小说《麦场》(即《生死场》前两章《麦场》、《菜圃》)连载于《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

      6月,抵达青岛

      9月,完成《麦场》的创作。

      10月至11月,开始和鲁迅通信,随后到上海

      11月30日,萧军、萧红与鲁迅全家在一家咖啡馆见面。

      1935年

      3月,在鲁迅推荐下,小说《小六》发表于《太白》第一卷第十二期。

      5月,系列散文《商市街》完稿。

      12月,《生死场》作为“奴隶丛书”之三,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作者署名“萧红”,鲁迅写了“序言”,胡风写了“读后记”。

      1936年

      1月,与萧军、聂绀弩等人共同编辑的《海燕》创刊。

      6月15日,在鲁迅、茅盾、巴金等67位作家联合署名发表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

      7月, 东渡日本。

      8月,散文集《商市街》作为由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0月19日,鲁迅病逝,萧红于24日写信给萧军,表达哀思。后来,此信内容以《海外的悲悼》为标题,刊登在《中流》专号上。

      11月,散文集《桥》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三集第十二册,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7年

      1月,回到上海。

      5月,短篇小说集《牛车上》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的第五集,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8月,参加进步作家集会,提议将即将创刊的新杂志命名为《七月》,与端木蕻良第一次见面。

      9月,离开上海抵达汉口。

      10月,来到武汉,开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创作。

      1938年

      1月,应李公朴邀请,与萧军、田间、塞克、端木蕻良等人来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教书。

      2月下旬,随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随后,与萧军分手。

      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

      1939年

      春,蛰居歌乐山潜心创作,完成了散文《滑竿》、《林小二》等,短篇小说《山下》、《莲花池》等作品。

      9月至10月, 整理并发表了一系列纪念鲁迅的文章。

      1940年

      1月, 与端水蕻良一起来到香港。

      3月,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

      6月,《萧红散文》由重庆大时代书局出版。

      7月,《回忆鲁迅先生》由重庆妇女生活社出版。

      8月,香港各界“纪念鲁迅先生六十生诞纪念会”举行,萧红报告鲁迅生平事迹,会上还上演了萧红创作的哑剧《民族魂鲁迅》。

      9月,《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

      12月20日《呼兰河传》完稿,至12月27日连载完毕。

      1941年

      1月,长篇小说《马伯乐》第一部由大时代书局出版。

      2月,长篇小说《马伯乐》第二部在香港《时代批评》杂志第六十四期开始连载。

      5月,《呼兰河传》单行本作为“每月文库”第二辑之六,由桂林上海杂志公司出版。

      7月,小说《小城三月》载《时代文学》第二期;因身体患病,住进玛丽医院。

      11月,再次住院。

      12月,香港沦陷。

      1942年

      1月, 因病重被送入跑马场养和医院诊治,被误诊为喉瘤;手术后病情加重。

      1月19日,术后不能说话,在纸上写:“我将与兰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月22日,病逝。

      去世后,一部分骨灰被葬于香港的浅水湾,剩余骨灰葬于圣士提反女校后校园内。

      1957年8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将萧红遗骨迁到广州的银河革命公墓。

      本文标题:萧红年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4687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