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孝心不能等待》节选

  • 作者: 鸭绿江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966
  • 《孝心不能等待》节选

      2007年4月21日 周六 晴18℃ 大连0700H

      金海亲自到机场迎接。大家相见,不胜感慨。同学毕业后近二十年,竟是在今天的这一时刻相见。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在驶往医院的汽车里,心如乱麻,忧心忡忡。

      成沛——我俩是大学和研究生的两度同学,又同在海军为战友——早已站在医院门口。孙院长也在医院大厅等候我的返回。沿着幽暗的走廊,左转右弯,来到了综合一科的十六床。妹妹燕文和燕玲守候在母亲的病床前。

      病榻上的母亲,蓬乱的花白头发,痛苦的面部表情,鼻饲、输氧、导尿、输液埋针、监视心率、血氧量、呼吸、血压的Pro机……这幅不敢想象的情景,竟然就在眼前!

      我轻轻地走到床前,跪在母亲面前轻声呼唤:

      “妈妈,我回来了!”

      “庆良回来看您了!”

      “您不是想我,叫我回来吗?”

      “我来了!”

      “妈妈,您睁开眼睛看看我啊!”

      面对一声声的呼唤,妈妈却没有丝毫的反应和表情。

      妹妹也在一旁,边喊边摇晃,燕玲取来耳塞给妈妈带上。我想,妈妈应该听到她日思夜盼的儿子的呼唤。

      可是,她依旧木然地昏睡在那里,发出不由自主的鼾声。

      “妈妈,您为什么不说话?”我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滚滚而下。

      

      陪同吴学谦副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台湾客人

      

      何庆良《孝心不能等待》重庆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定价29.80元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定价35元

      抚摸着妈妈灰暗的面颊和失去健康肤色的双手,我心如刀绞。此时,作为儿子,才能真正体会即将失去生母的痛楚。

      呼唤,泪水;泪水,呼唤。已经不省人事的母亲,早已无法体会儿女的伤感。

      我知道,泪水只能表达情感,却不能救母亲出苦难之外。作为长子,家中的顶梁柱,唯有坚强和沉着、镇定,才能影响家人,尤其是早已心力交瘁的妹妹。她们已经为妈妈做了许多许多。她们是我的骄傲,她们把妈妈的美德继承了下来,她们没有忘记母亲的恩情,她们深深地理解母亲平凡而令人敬佩的一生!

      痛苦的泪水应当也必须化为力量去照顾母亲,以尽儿子的孝道。

      我说服妹妹回家休息后,病房里只剩下护士石岩和保姆小芳。

      我开始向护士了解相关的护理知识,询问监视器上各种数据的含义。

      夜,漫长而死寂;时间,沉重而缓慢……

      监视器的各种生命指标交替变化着,让人的心情时紧时松。心率骤变、窒息报警、呼吸警告……层出不穷的变化把人的神经绷到要断的程度。

      母亲下意识地抓扯身上的被子和粘在皮肤上的电极探头,试图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每个动作,都能使监视器上的数据明显变化。高科技设备显示着危重病人的生理指征。

      妈妈,生命的力量,为什么此刻如此脆弱?!你曾经是一个扛得起艰难困苦的坚强的女性。多么期盼您把那一份顽强用来抗击病魔和死神的进攻!

      深夜之后,眼睛已开始酸胀。我知道,那是疲惫的征兆。但我的目光却一刻也不敢离开显示屏和母亲的身体。因为母亲浑身上下连接着维系生命的管线,稍有疏忽都会致命,将酿成无法挽回的苦痛。

      精心、耐心、细心和真心在此刻就是生命!

      要不断摆放好妈妈在昏迷时身体的姿态,设想着睡眠时的各种姿势感受,以让她在冥冥中依然感受和体验到常人休息的舒适。

      唉!这就是儿女们在此刻能尽的仅有的孝道!

      天亮了,小妹妹带着一脸的笑容走进病房。

      新的一天开始了。

      妈妈,每一天对我们都很重要!您知道吗?!

      2007年4月22日 周日 晴 大连0600H

      成沛如期来到病房接我去找招待所休息。那是金海为我事先安排的一处可以静静休息的地方。此时,休息就是生存,休息就是生命的延续。只有休息才能把一个生命维持下去。

      中午时分(12:20),妹妹(燕玲)发来信息,告知妈妈醒来了,已有意识了。她知道我已回来,甚是高兴。

      妈妈如真能恢复,用医生的话说,那是奇迹。

      生命的奇迹,绝不是仅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就可以促生的。生命的奇迹,应该是爱的结晶,是情的转移。

      金海真是用心良苦,专门安排百忙中的德仁市长同孙院长共进晚餐。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每人都在尽一份爱心。

      妈妈,你可知道,除了你的儿女之外,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挽留您的生命?

      奇迹,会出现吗?

      胜于任何ICU的护理

      这是第二个守候的夜晚。

      入夜,燕文坚持留下来护理妈妈。我不想让她留下,因为妹妹一直承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但作儿女的孝心还是让她留下来。

      今晚,母亲的体温高烧超过38℃。燕玲担心地哭起来。护士告诉我们,用温水敷大腿根和手心可以降温。妹妹忙碌了半天,体温果然下降了。

      夜里,是一刻都不能疏忽的时段。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为母亲调整一下身体各个部位的姿势。稍有一点痰阻迹象,我就立即为母亲叩背侧身,将之迅速化解。

      这是ICU的医疗设备根本无法做到的。

      机械的护理是冰冷的被动程序反馈机制在作用,永远无法企及儿女们的孝心。精心地呵护,是发自心底的爱在奉献。

      正是爱的力量与呼唤,使妈妈在今夜(12:20)醒来。她用昏沉的目光望着我,眼球的转动与寻找表明,她的意识有些清醒了。

      凌晨三点多,母亲又一次清醒过来,她用力伸手想关掉墙上的开关。我抬起妈妈的手,让她自己去完成这样了不起的“壮举”。灯关了,妈妈的目光流露出得意的感觉。或许,妈妈在告诉我:“儿子,妈妈还行!”

      天亮了,又是崭新、明亮的一天。

      妈妈,新的一天来临了。你该好起来了。

      监视器上的数据,平稳、真实而一丝不苟地量化着爱与孝的程度。

      生命的指数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2007年4月23日 周一 晴 大连2100-0700H

      今天白天,母亲的状态相对稳定。

      晚饭临行前,看到妈妈无神的目光在张望,对声音有了寻找的游移。说实话,那种眼神对常人来说是沉闷的,但对于处在生死边缘的妈妈来说,那是一种生命的迹象。

      妹妹欣喜若狂地告诉我,爸爸来了一小时,妈妈始终牵着他的手不放。这情景让人想起《牵手》和《浪漫的事》两首歌中的唱词……

      父母结婚五十八年,作为子女,我们从没见过二位老人争吵打骂。这在正常人家几乎是不可能的。

      妈妈刚强的性格却被善解人意的秉赋压抑着。其实,在家庭生活中,用公平的天平去衡量,对妈妈不公平的事儿不胜枚举。然而,就是那些让妇道人家平地起风波的家庭琐事,妈妈居然都能忍让,维护了全家的和睦相处。

      在漫长的守夜中,我和燕文历数着从记事起看到和听到的对妈妈的不公平,仿佛是在开一场替妈妈打抱不平的控诉会……

      “忍”为心上一把刀。忍是对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试金石。妈妈,是忍耐和谦让的典范。其实,她没有受过多少儒家教育,也没有受过心理训练。妈妈是从姥姥的秉性中继承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对姥姥的印象在我记忆中几乎为零,依稀记得姥姥仿佛死于脑中风。她出事的当天早晨,我好像在屋外院子里玩耍。姥姥是在去茅房的路上,跌倒的……

      此外,就毫无印象了。

      小时候,妈妈时常提起姥姥,好像从未说过姥姥的不是。相反,姥爷倒是一个被妈妈经常批评的对象。记忆中的姥爷确实是一个不被晚辈们喜欢的人。印象中,他是个老气管炎,每天早上起来要不停地咳痰,睡觉时打鼾的声音很响。

      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似乎不能解释为什么妈妈的一生能赢得所有认识她的人的敬佩。一个识字不多、几乎没有进过学校的旧社会过来的农村妇女,就有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所难以企及的德行。

      妈妈受人尊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不像一般女人那么娇惯、软弱、依赖、小气,喜欢说长道短、流短蜚长,计较家长里短。

      据说,父亲离开老家是为了躲避服兵役来到大连打工。那时,年轻的母亲只有不到二十五岁,却承担了全家几十口人、老少四世同堂的生活重负。土改之后,刚刚分得土地的爷爷凭着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买房置田,不仅还清了太爷留下的债务,而且还雇人来家种田。

      妈妈是家里的“大伙计”,家里家外一肩挑,上有八十多岁的太爷,下有初生不久的我。据妈妈说,她天天都要伺候太爷、太太,洗衣做饭,又要和伙计一起下地干农活。晚上,还要参加各种村里召开的支前、妇救会等会议。

      新婚不久的妈妈,没有新婚燕尔的浪漫与幸福,有的是无休无止的家务劳作和琐事。一个大家庭里需要照顾的是十多个几岁到十几岁的两代孩童、两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和四五十岁的公公、婆婆。妈妈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带着一身的疲倦和新婚的年轻女人所不应空守的寂寞、孤独去做那些干不完的农活与家务。

      晚年回忆这些岁月时,她只是淡淡地说:“年轻时,总也睡不够,两头不见白日。咱家一年到头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年轻时,有的是劲儿,伙计们干活儿都不如我。”

      “要生你的那天下午,连忙把黄瓜架插上,晚上用的柴火抱进屋,才去坐月子。”

      ……

      儿时的我和后来的我,听到这些不曾记得的往事,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想过和思考过。

      如今,凝望着奄奄一息的母亲,试想一个怀胎十月的孕妇要去干完那些农活和家务才能去生孩子,该是何等的委屈和无奈啊!

      妈妈,你是一个让敬佩的母亲!

      生命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位可敬的母亲来说,可能是屈指可数了。再好的条件、再真的孝心,她已经无法体验和感受了。但是,作为您的儿女,会用天下最能奉献孝心的方式,陪伴您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放心吧,妈妈。妹妹们为您所做的,让我为之感动。即使您走了,也不必牵挂。我们都是在您的伟大品格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定会秉承您的品格去走过自己的人生。

      今夜的黑暗又一次过去,曙色已在窗外初现。人们常把曙光比作希望和预示希望的代名词。曙色是光的先兆,是光的折射。希望和曙光连接在一起,我们将为妈妈祈祷生命的曙光与希望!

      2007年4月24日 周二 晴18℃ 大连2007-0800H

      妈妈的长梦

      午后,从医院传来了令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的消息。妹妹抑制不住高兴打电话通知我。

      “妈妈会说话了。”

      “她说,刚才做了一个梦。”

      “妈妈说想你。”

      妈妈自今年春节前开始终日昏睡不醒,大都处于冥冥之中。她常在梦中提及往事和亲友、子女的名字。显然,她的精神世界里,全都是牵肠挂肚的亲友和子女。甚至,她时常说到父亲上班去了,还没有吃饭和穿衣。

      母亲的呓语,就像交代遗嘱一般令妹妹感到害怕。

      妈妈自从小便失禁以后,每天都要用大量的尿不湿。她说,尿不湿真好!蒙眬中的母亲还知道尿不湿是要花钱买的。妈妈最担心的是我,她怕把儿子的工资都给她买尿不湿了。真是可怜天下慈母心啊!

      已经是朝不保夕的妈妈,她的大脑里惦记的依然是儿女。这是伟大的母性在潜意识中的本能,是多么可贵与无私啊!

      今夜,在北京工作的囡囡回来了。

      这是我的主意,通过陪护要让她懂得如何对待曾经把她养大的姥姥,让她学会孝顺和伺服老人。

      这是人生的必修课。虽然她来与不来的作用是差不多的,但意义不一样。

      母亲今晚安静多了,各项生命的数据恒定在令人满意的指标上。忠萍是位细心而负责的护士。她不时来房间给老人做护理。

      今夜又平静地度过了。母亲很安宁,没有痛苦,因为在我们的监护下,她没有经历吸痰的折磨,这让我们揪紧的心放松了许多。

      清晨,护士在给母亲吸痰时,看到母亲痛苦到几近窒息的程度,我心疼得大汗淋漓,汗水顺着下巴一滴一滴往下落。护士一离开,我立刻来到满脸痛苦的母亲身边,想安慰她,可泪水却怎么也抑制不住地滚落下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痛在伤心处。

      责任编辑 晓 威

      本文标题:《孝心不能等待》节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4714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