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本栏目主持 晓 威
编者按:青年作家祝勇驰骋文坛二十年来,不断在题材、文体、风格上进行着一次次华丽转身,其独到的思维、缜密的逻辑、知性的语言以及深厚的历史治学底蕴,使其不论在小说、散文、电视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丰硕的成果并赢得读者的赞誉。新著《故宫的风花雪月》不久前获得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其用今人的文化视角,重新认知和理解古人名作。面对那些早已成为历史文物的墨迹,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还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者除了回忆古代艺术家高超的技艺,慨叹艺术黄金时期的兴旺发达之外,还无限深情地记录了紫禁城里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从纸页背后萦绕出的是款款哲思。他让我们知道,这不是一部艺术史的学术著作,它也许只是一场游戏,一场穿越历史的回忆,也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
《故宫的风花雪月》同时也展现了雕刻般的人性真实。这些人性的真实隐现在每一幅画作、每一处旧场景、每一个历史节点的叙述之中,就仿佛在无数梅花氤氲下的树的骨干,断续而裸裎。阅读祝勇的文字,你会感觉故宫是静谧的,也是晃动的。这座中国古代书画珍品的大本营,承载着无数艺术家的心血和汗水。也正因此,故宫有了风花雪月。在《故宫的风花雪月》里,我们往往在阅读时分不清文字的张力与思想的张力孰轻孰重,它们可以经受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反复阅读。
写历史文化散文的知名作家在当下文坛,不可谓不多,但祝勇是其中一个异类。《故宫的风花雪月》是另一叶手术刀或瞄准镜,它有自己进行游走和探索的路径,让历史与现实奇妙过渡。祝勇忘情地陶醉于这场风花雪月之中,他是幸福的。而旁观者之所以感动,也正是因为叙述者是忘情的,同时,也为忘情者所忘情的事物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