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晶文 赵婉君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各地的食客对东北乌拉街满族人的杀猪菜以及乌拉火锅十分关注,在想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对乌拉满族饮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由来已久,这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障,虽然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对饮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乌拉满族的诸多美食和文化都需要人们仔细研究,这样才能让我国的饮食文化影响更加深远。
一、食物与调制
1.谷物在满族文化中,谷物就是人们说的“主食”,其中包括了高粱米、小米、包米等诸多农作物。不过满族和汉族的熟制方式上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小米做熟之后捞干后再蒸熟。再如包米磨面后会掺入黄米面,之后被做成“干粮”,这和河北地区的棒子面馍馍以及山东煎饼在用料、做法上明显不同。在满族的饮食文化中,黄米是上等食品,比如黄面豆包就深受满族人的喜爱,冬季农村的家庭主妇们会包好并冷冻,想吃只需要蒸煮即可。再如“苏耗子”、“波罗叶饼”也是颇具地方特色的美食[1]。
2.菜蔬
在满族人大量聚居的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而很多蔬菜不能马上食用,所以这些蔬菜主要被晒成干菜,而白菜主要被腌制成“酸菜”,在杀猪菜以及乌拉火锅中是重要的食材和调味品。在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还生长着婆婆丁、小根蒜、苣蔴菜以及松蘑、榛蘑等各种菌类,这些种类丰富的食材让餐桌上增添了诸多美食,饮食风尚沿袭至今。
3.肉
在满族的文化中是禁食狗肉的,主要的肉食种类包括马、猪、牛、羊等家畜类,其中利用猪肉和猪血制作成的“白肉血肠”就是满族的民族风味。野禽也是古代满族涉猎中宝贵的食物,比如野猪等、獐狍鹿兔、野鸡、鹌鹑等等。说到肉类就不能不提到“锅子”,火锅是满族的一项发明,在冬季使用铜锅,利用木炭作为燃料,加入酸菜、粉丝、肉片以及各种绿叶蔬菜和菌类,不仅味道鲜美,还可以御寒[2]。
4.水产类
富饶的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的水产造福着无数的满族人,大玛哈鱼,鳌花、鳊花和鲫花(三花)、江白鱼、鲇鱼都是口感细嫩,营养丰富的鱼类。随着乌拉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泥鳅鱼炖豆腐”、“鲇鱼熬茄子”这些吃法被创造出来,在东北流传“鲇鱼熬茄子,撑死老爷子”就充分体现出鲇鱼的美味。
5.调料
由于乌拉满族孕育在东北地区,为了抵御冬季的严寒,主要使用的调味品为盐、酱,所以很多满族食物的口味都较重。东北盛产大豆,很多家庭都会做盘酱,可以一年享用。咸菜也是主要的调料,很多青菜不便于保存,比如在满族的餐桌上会出现腌制的黄瓜、茄子、豆角、萝卜、蒜、等各种蔬菜,成为搭配主食的下饭菜。再如吃满族火锅,可以见到的调味品包括酱油、醋、腐乳、蒜泥、韭菜花、蒜泥等佐料。
6.来到吉林乌拉街,不论是炒菜还是火锅,店家都会推荐用黄米精酿的“米酒”。而吉林地区也有利用高粱酿制的“老白干”和散白,这种酒虽烈,但也是满族饮食中增进亲朋好友关系不可或缺的。
二、食具与使用
1.陶器陶器是乌拉满族饮食文化中主要使用的食具,尽管满族文化发展的背景不同于与中原地区,不过在制作食物的器皿上,通过考古发掘证实了满族人利用过陶器,比如说久负盛名的“坛肉”,之所以汁浓味美,也和其烹制器具为陶制食器有很大的关联。
2.瓷器
通过瓷器上精美的图案也可以见证满族文化特色,比如各种飞禽走兽以及祥云图案。对于瓷器的利用主要是煲汤,其中乌鸡汤、小鸡炖蘑菇等一般都会首选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