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悟像

  • 作者: 当代人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378


  •   王骞,河北省定州市人,自由摄影人。1991年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摄影系函授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798艺术区“百年印象画廊”签约摄影师。荣获2013年度“河北省十杰摄影家”称号。获第22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银奖。被评为2014年度“河北省燕赵文化之星”,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首批资助个人创作者。

      “不是在进行摄影创作,就是走在摄影创作的路上。”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快乐。

      2009年的一段时间,我正在创作拍摄《纯色西陵》这组片子。在一次偶然经过的石板路上,发现了图案,各种各样,很奇特,煞是好看。起初,我只是看了两眼,并没有要拍摄它们的想法,可到后来,我发现这种现象很普遍,不同的路面上有不同的图案,看得多了,想得也就多了。

      这些石板路的表面,经过百年以上的风吹日晒,那些不同材质的石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有的风化得很厉害,并且有苔藓生长在上面。人们在上面走过,年复一年,留下了各种痕迹。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霜雪雨的历练,看惯了是非成败,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镌刻在小小的石板之上,凝聚在一方净石之中。时间给予它们丰富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层次、光影和神秘,这是时间的产物,这是自然的画笔。

      这些不同的画面又让我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自然孕育了人类,自然养育了人类……渐渐的,想得多了,拍得也多了。这些丰富的画面,再加上我个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就产生了《悟像》这组作品和上面那些荒唐的观感。

      这组作品面世后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爱和肯定。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副教授姚璐这样鼓励我:“王骞不仅仅发现了美,而且还发现了文化,他的作品很自然地和中国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以绝美的艺术形式呈现,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作态度……并利用自身的文化基础化为一种语言,呈现给我们,这使我想起罗丹的一句名言:‘自然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王骞先生发现了美,并完善了它……”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越峦先生评论说,“王骞把一些自然风化的石板桥表面拍成了一幅幅山水画。与这些大自然纹理对话,久而久之就感悟出了一个道理:大自然是人类取之不尽的宝库,人类不要破坏自然,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北京“798·百年印象”摄影画廊,陈光俊老师在2009年为我举办《纯色西陵》个展后,于2012年为《痕·悟像》举办展览,展出的就是以上这组作品。

      (责编:刘建蕊)

      本文标题:悟像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7539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