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龙  张秀玲
  一
  这里的大山只留出窄窄的缝隙
  用来迎接光和送别落日
  小路从泥土深处长出来
  走过了祖祖辈辈
  至今还是放不平一双脚
  散居在四条山沟里的人们
  把想象托付给河流,野草疯长
  在青与黄之间,排序季节
  这就是承德县的郝季沟
  一个只有135户,510口人
  800亩薄田的小山村
  在郝季沟,提起丁玉龙的名字
  乡亲们就会仰起头
  看着高高的围王山
  似乎这个名字就是这座山
  每说上一遍
  大地都会许以深情
  山川都会发出鸣响
  风,总是从低处来向高处去
  云朵以最近的距离贴近大地
  只为见证幸福的样子
  二
  丁玉龙,这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故乡的一小片山川之上
  自己花钱建了一座养老院
  把曾经的哀叹声,咳嗽声,哭泣声
  从一间间老屋里请出来
  请进玉龙山庄幸福家园
  让“安享晚年”这四个字
  走进家家户户
  郝季沟的老人们,做梦都想不到
  这好事,真真切切地就落在了自己身上
  管吃管喝管住,不用掏一分钱
  白天还能回家做自己的事儿
  每一天,都有热乎乎的饭菜在等着自己
  每一天,都有明晃晃的灯光为自己亮着
  不再害怕苍老
  不再担心大雪封门
  不再惊慌霜冻提前赶来
  不再乞求暴雨绕过炊烟
  他们庆幸自己生在了郝季沟
  他们骄傲和丁玉龙同一个故乡
  三
  围王山脚下守候了千百年的石头和荒芜
  被一个人重新定义为幸福的福祉
  机器的轰鸣和滚滚的春雷
  见证了无私和伟大
  见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胸怀
  560万元,这是他跪着挖煤挣来的钱
  在深深的矿井里
  他曾是大地的一根支柱
  身体里的盐
  曾在无尽的黑里开出晶莹的花朵
  6亩地,聚拢了多少幸福时光
  1970平方米,收容了多少欢声笑语
  36个房间,72张床
  让多少风雨和黑夜,失去尊严
  让空巢这个概念,无处安放
  让字典里幸福的解释,如此卑微
  四
  走进房间的那一刻
  老人们都愣住了
  电视,淋浴器,卫生间,衣橱,被褥
  一切都是新的
  再看看被岁月用旧的自己
  把眼睛擦了又擦,揉了又揉
  阳光暖暖地照射进来
  他们放下身体里的波涛
  也放下自己的晚年
  82岁的丁凤阁老人
  用一双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这一切
  像是抚摸着梦里的情节
  “我们这帮老家伙真有福气
  没入地却上了天堂”
  他的话还没说完,掌声忽然响起
  从一个房间响彻到另一个房间
  从玉龙山庄幸福家园响彻到山谷
  从山谷响彻到郝季沟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天,是2010年11月2日
  这一天,无数滚烫的泪水被阳光接走
  这一天,郝季沟有了新的记忆
  五
  把自家的2000万元,存进银行
  作为郝季沟的养老备用金
  用利息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丁玉龙许下诺言的那一刻
  春风浩荡,阳光普照
  他高高举起的手
  把故乡郝季沟,扶上了山岗
  十年里,养老院花去了资金400多万元
  他把每一位老人都当作父母
  和他们同吃同住
  他的妻子常年是这里的义工
  事业有成的儿子被他召唤回来
  在家乡投资建厂,和他一起
  让故乡的花朵高过山峰
  让故乡的灯火接近天空
  六
  他是院长,根本没有院长的样子
  更像是一名勤杂工
  穿着几十块钱的衣服和鞋
  见到老人总是笑眯眯地先打招呼
  烧锅炉,栽花种草,修锁换窗,抠下水道
  壘墙,买菜,理发,剪指甲
  从早到晚,他都脚步匆匆
  偶尔停下来擦擦汗水或是捶打几下腰身
  老人们都亲切地叫他玉龙
  叫着叫着,就把他叫成了自己的亲人
  “玉龙,我的被子洒上水了你帮我晒晒”
  “玉龙,我的老花镜不知放哪了你帮我找找”
  “玉龙,唱戏的那个台我找不到了你来帮我调调”
  “玉龙,要下雨了出门别忘了带伞”
  “玉龙,我给你泡好了新茶快来喝呀”
  “玉龙,明天你过生日要吃长寿面啊”
  七
  山庄的老人们已经适应了新的日子
  在娱乐室在阅览室在休闲室
  在健身广场在长廊里在凉亭间
  他们说着笑着唱着
  把幸福享受得淋漓尽致
  打扑克,下象棋,看书听戏
  晒晒太阳,闻闻花香,扭扭腰肢
  或是在院子里走上几圈
  每个人,都是美好的一部分
  “我是一块煤,我是一棵草
  为温暖家乡的老人们
  我愿意把自己燃烧”
  丁玉龙用内心的火焰
  把诗行写在了大地之上
  写成了故乡的一道风景
  八
  为了守候这幸福家园
  丁玉龙没有去过远方看风景
  也没有迎着日出面朝大海
  离开这里时间最长的一次
  是他操劳过度住进了医院
  出院的那一天
  老人们都挤在他的身边
  说着念说着想说着盼说着担忧
  那两位曾经水火不相容的老人
  手拉着手来到他面前
  “玉龙啊,我们保证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再也不给你添乱惹你生气了
  你要好好的啊,我们离不开你”
  三双手握在一起,四双,五双
  越来越多的手伸过来
  握成一座山,握成一道梁
  握成岁月的支点
  阳光从指缝间斜插进去
  见证一种疼痛一种温暖
  几只鸟鸣叫着从头顶飞过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九
  十年里,有57位老人在山庄入住
  送走了20位老人
  其中一位老人在离别之际
  拉住丁玉龙的手,声音至今还留在风中
  “我不想走,真想再活着
  这么好的日子,我还没活够呢
  要是有下輩子,我还来咱们郝季沟”
  每当夜里,静静地坐下来
  看着点点的灯光和满天的星辰
  丁玉龙就会想想过去
  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重新认识他的,不仅仅是他自己
  还有床头上办公桌上的一瓶瓶药
  以及那些大雪纷飞和电闪雷鸣
  那个7岁跟在母亲身后背井离乡的孩子
  那个16岁下矿井挖煤的少年
  而今已是65岁的他
  用身体里的钢铁
  背着一座村庄行走
  他把路走得一寸寸高起来
  大山一寸寸矮下去
  十
  最美承德人
  感动承德十大新闻人物
  河北省道德模范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榜样人物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
  在这些荣誉面前
  丁玉龙依旧低着头向前走
  他深深浅浅的脚印,被阳光填满
  丁玉龙和郝季沟
  已经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相互敬畏,相互温暖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
  曾把这个人名和地名带到远方
  新时代,新农村,小康,共产党员,梦想
  都是其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带着光芒
  为行走的乡村,导航
  (张秀玲,满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郭小川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个人诗集《底色》,作品合集《青年十家诗选》《十三家散文选》。作品散见于《诗刊》《青年文学》《诗选刊》《诗林》等刊物。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奖项。)
  编辑:耿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