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诗词
文章内容页

小巷深处的符号(外二章)

  • 作者: 星星·散文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0308
  • 袁 伟(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

      小巷深处的符号(外二章)

      袁 伟(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

      暮色四合的时候,南门外的小巷就开始变得熙攘,尔后,渐渐地向夜的深处蜿蜒。

      小商贩们推着移动的店铺,进入摆放位置,在食客来临前预热炊具,也预热这凉如水的秋夜。

      山东粗粮饼、河南烤面筋、东北水饺、扬州炒饭……

      南北味道的不期而遇,把小巷变成一个异地的故乡。

      陕西话、四川话、广西话……

      前来觅食的“候鸟”们,被偶尔听到的乡音触动,也被这久违的温暖和幸福包围。

      平凡,却一点也不卑微;生意的惨淡或兴旺,都被他们安放在自信、迷人的微笑里,似乎再过一百年也不会变质。

      乡愁,是他们的招牌和食材;或煎或炸或煮或蒸。他们烹调出永恒的独家风味儿,让异乡人的味觉,轻跳一支芭蕾。

      像一粒粒尘埃,扬州的慢节奏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洗涤、过滤和沉淀。

      然后将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分享给小巷里来来往往认识或不认识的顾客。

      小巷,继续延伸,走进人们的梦里。

    麦子,麦子

    一场谷雨,唤醒实验田里最后一垄麦子,它用锋利的芒,刺开桎梏,刺开寒冷,刺开一切对于生长的阻力。

      研究麦子的师生们,怎会无故缺席这一场悄然进行的生命洗礼?

      带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颗虔诚的心,还有一双睿智的耳朵……

      在和煦的春风里考察田间作物,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或多余。

      传道、授业、解惑。在学农人的眼里,没有比农田更宽广的课堂。探讨着分蘖、拔节、抽穗……耳边就隐约有麦子呼吸、生长的声音。

      实际上,它们什么也没说,始终恪守“沉默是第一美德”。

      可是采集的数据,经不住纸和笔的诱导,它把生长的所有细节,一一地公布在风中。

    雨天拜访菊

    湖畔小径旁的菊花,在雨中向我敞开心扉。

      细语呢喃,讲着十分温情的话,然后借助风的嘴巴告诉我。它们的词语,带着馨香,带着心脏和唇齿的温度。

      黄菊花、白菊花、紫菊花……

      可这并不是真名,在诗词的土壤里孕育的它们,一定有一个诗意的名字。飞鸟美人、唐宇傲霜、绿水秋波、残雪惊鸿……它们胸前带着的名片,写着从烟波浩渺的辞海里精选而来的美名。

      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本草纲目》里记载的功效,远不止这些,但在五柳先生看来已经足够强大。菊花的悠然、淡雅、恬静,是他保持清醒和清爽的良药。

      也许,怒放的陶菊,几千年前就把哲思的馨香赠给这座古城,以至于闲慢和淡泊,都已在它的土壤里牢牢扎根,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们的血液。

      我想和每一盆菊花合影,并用笔记本去索要签名;它们没有在人来人往中失去耐心和友善,而依然微笑着,满足我的所有请求。

      雨水横斜着,沾湿我的头发,它带着千年的诗句渗入我的头皮,尔后在大脑的某个区域与视觉相交……

      本文标题:小巷深处的符号(外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1058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最新被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