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新书推荐
文章内容页

一部真补空白之作

  • 作者: 全国新书目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590
  • 刘亚忠

      

      绿林是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分布之广、纠众之多、危害之烈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研究曾经拥众百万的绿林,有助于弥补民国政治史、社会史的不足,使学界能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然而,这一方面的论著却不多见。邵雍先生的《民国绿林史》可谓填补空白之作。

      《民国绿林史》阐明了民国绿林的概念、内涵,对民国绿林的兴衰演变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阶段划分,系统剖析了绿林自民国以来产生、发展、蔓延及与各军队、各党派之互动关系,在探究民国时期各类政权对绿林的政策及其变化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在中共对绿林问题的认识和对策方面的论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总体而言,该书在以下三个方面特色鲜明。

       一、首次对名目繁多的绿林的特性进行归纳

      绿林一词,作为正面符号是“好汉”,作为负面符号是“盗匪”,在中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绿林在各地又有不同的称谓,东北称胡子、马贼、山林队,陕西、山西称刀客,河南称杆匪,山东称响马,四川称棒客。依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绿林有山匪、湖匪、海匪等名目之分;依组织系统的差异,绿林又有土匪、会匪、神兵、教匪、兵匪、绅匪、官匪之别。尽管名目繁多,它们却有共同的特征,即显著的地域性、巨大的破坏性、政治上的不稳定性。这三大特性的归纳是对绿林概念准确定位的基础。就地域性而言,绿林头目大多占地为王,他们可以接受一些政权的委任,但听编不听调,即使在遭到官军围剿被迫离开老巢远走他乡时,也念念不忘故土,伺机回窜。这种顽固的地域观念简直是根深蒂固。

      二、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根据绿林在民国年间的发展轨迹,该书对民国绿林的兴衰演变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阶段划分,即①民国初创时期——绿林的发端时期;②北洋军阀时期——绿林的盛行时期;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绿林的衰落时期;④抗日战争时期——绿林的分化时期;⑤民国末年——绿林的衰亡时期。如此划分,历史线索十分清晰,研究的重点也相当突出。如绿林与民国社会动荡和变迁的关系,绿林与帮会、会道门等秘密社会的关系,绿林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关系等便成为全书的重点非常明显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作者掌握的史料极其丰富,从注释中即可看出作者涉猎之广,几乎翻遍民国时期的几大报纸以及各地方志和有关民国史档案资料,治学态度认真、严谨,值得称赞。翔实的资料为该书的学术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绿林史》邵雍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3定价:24.00元

      本文标题:一部真补空白之作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2095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