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新书推荐
文章内容页

李讷探监

  • 作者: 全国新书目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471
  • 纪实长篇《“四人帮”兴亡》是作者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完成的长篇新著。全书共25章、180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史著。

      《“四人帮”兴亡》

      叶永烈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2

      定价:138.00元

      江青晚年,她的唯一的直系亲属是女儿李讷——毛泽东和她所生的女儿。李讷获准一次次前去探望江青。

      1965年暑假,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解放军报》社当编辑。

      1966年,父亲毛泽东发动了“文革”,母亲江青一马当先,成了“文革先锋”。那大浪大潮,把李讷也卷了进去。凭着李讷那“响当当”的背景,才26岁的她,擢为《解放军报》总编辑。此时,她化名“萧力”,亦即“小李”的谐音。

      不过,李讷没干多久总编辑,就被毛泽东调去当联络员。确实,她当联络员倒是最为恰当。她的年岁,跟红卫兵相仿。穿一身军装,可以随便进出各大学,“摸”来准确的、第一手情况,向父亲汇报,使毛泽东了解“文革”的脉搏。

      1970年初,毛泽东让“萧力”到井冈山那里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锻练。在那里,发生了一桩意想不到的事:年已30的李讷,跟“五·七”干校中的小徐相爱了。小徐在北戴河管理处当服务员,父亲是山海关车站的扳道工。李讷会爱上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小伙子,却不是“门当户对”的高于子弟,消息传出,人们颇为震惊。

      江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1970年8月,江青上庐山参加中共九届二中全会,还特地把李讷叫上山,劝说李讷,结果无效。后来,江青对人说:“这几天我的头痛病又犯了,头痛得像要裂开来一样。我把李讷叫上山来,她和我闹别扭,我们两个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吵了一架,搞得两个人都很烦恼。”

      李讷知道无法说服母亲江青,就写了一份要求与小徐结婚的报告给父亲毛泽东。

      毛泽东并不计较小徐的“身份”,应允这门亲事,在报告上写下批示:“同意,转江青阅。”

      这下子,江青无可奈何,只得同意。

      李讷和小徐在“五·七”干校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不过,婚后不久,李讷和小徐性格不合,志趣也不同,感情产生裂痕,彼此分居。但李讷已怀孕,生下一子,取名“李小字”。

      李讷回到北京。从1973年起,她先是担任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后来成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第一书记是吴德)。不过她身体欠佳,她的母亲没有派她当毛泽东联络员,而是从辽宁调来了毛远新。这么一来,她倒没有卷入“四人帮”的政治阴谋。

      毛泽东去世,江青被捕,李讷那特殊背景一下子消失了,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当不成了。她跟儿子默默地在北京西郊的一座小院里过着平常人的普通生活。

      1985年,经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介绍,她和王景清结婚。王景清在40年代曾在延安中央警卫团工作。后来他担任怒江军区参谋长,跟妻子离异。

      李讷和王景清一起去秦城监狱探望,江青对新女婿表示满意,

      他们每次去秦城监狱,都是坐公共汽车去的。一往一返便是一整天。

      江青见到女儿、女婿,还是高兴的。江青的腿脚有点不灵便,往往要扶着墙壁走路,但气色还不错。最使李讷感到不快的是,江青极易发怒,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为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为芝麻绿豆小事发火。

      尽管来去那么劳累,见面又往往不愉快,李讷和王景清还是一次次去看望江青。

      李讷很少跟朋友们谈起江青在狱中的情况。偶尔,在一般朋友面前,李讷提到江青,总是称之为“我们家的那一位”,“家里的大人”;在很熟悉的朋友面前,她才称江青为“我母亲”、“我妈妈”、“我家老太太”。

      本文标题:李讷探监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2157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