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新书推荐
文章内容页

山东人与大蒜、大葱

  • 作者: 全国新书目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754
  • 以“忠孝”著称的齐鲁大地,为什么又是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多的地区?因“中庸”“保守”备受批评的山东,为什么又孕育出灿若星河的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本书共分为5个大部分:山东人的基因、山东人的性格、山东人的走向,可谓是一部“山东人大全”。

      《俺是山东人》

      郝桂尧著

      新华出版社2008.12

      定价:36.00元

      山东人骨子里喜欢一个“大”字。山东大汉嘛。因为养育他们的东西也很大,比如像大蒜和大葱。

      而这种“大”,既来源于地理环境,也来源于杂交优势。

      现在的大蒜和大葱均为舶来品。《诗经》里描写了很多自然界的植物,提到了46种蔬菜,但是没有一种蔬菜出现在甲骨文里,只有极少数出现在金文里,可能是因为当时不种植蔬菜。据记载,汉朝以前山东种植的是小蒜,颗粒小,蒜素含量低。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张骞出使西域时大蒜传人中原。大蒜传入我国后,各地普遍种植,中国成为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大蒜进入山东的历史也较早。东汉章帝时(公元76年-88年),李恂任兖州刺史,将蒜种带到住所种植,后又分赠下属、家眷,渐渐地从兖州发展至周围各郡县,包括嘉祥、济宁、苍山等地,并扩展到山东各地。其中以苍山一带大蒜品质最佳。山东人以生食蒜为嗜好,几乎达到了每饭必备的程度。《清稗类钞》载:“北人好食葱蒜,亦以北产为胜,不论富贵贫贱之家,每饭必具,此言不为过之语。”

      这来自胡地的大蒜,是否把胡人的豪迈和粗放输入山东人的血液里了?这种带着性格的植物,也许只有在山东大地上才最适合生长,它们就是山东人一个摇曳的影子。

      山东大葱原产于中国西部和苏联西伯利亚,是由野生种在中国驯化选育而成。在2000多年前的《尔雅》、《山海经》里就有关于葱的记载。北魏时期,山东人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中记载:“葱有冬春二种。又崔定日:夏葱日小,冬葱日大。”这说明1400多年前山东已普遍种植大葱。作为全国公认的“大葱之多”,章丘的大葱在唐代就为佳品。公元1552年,章丘大葱被明世宗御封为“葱中之王”。当代,它被当作“中国农民所献蔬菜果品”,成为中国政府送给斯大林七十寿辰的礼品。

      学术界有这样一个观点:由北非、东南欧向东,经中亚、南亚到东亚、东南亚,存在着一条地理上的“辣带”。山东是否位于这条“辣带”的一端?它是否还是一条文化带?这都有待于研究。

      大蒜和大葱虽然都来自于西部和西方,但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山东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山东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了这种气息的熏陶,大蒜和太葱就成为家乡的味道,家乡的标志。我在网上编辑过一篇写大葱的文章,文章说,大葱的特点是葱白叶青味辣,卷进煎饼,放入口中,满嘴津液顿生,越吃越辣,越辣越急。山东人高大威猛,以葱比喻,不似其他地区产的小葱,细细乏乏小家气他们性子直且急,豪爽且莽撞。自然中的性情是最美的。

      大蒜和大葱虽然都有一股浓郁的气息,但是性情温和,《本草纲目》更把大葱称为“和事草”,它也是鲁菜中最重要的调味品。湖南人、湖北人、四川人同样吃辣,因为吃的是辣椒,嘴上倒没有任何不良气味,但是他们把那种辣劲都集中在骨子里了。

      有一个人形容山东人吃大饼卷大葱的样子:隐约觉得两者都突出一个“大”字,就如同水泊梁山的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那样透着豪气,那大饼的样子大抵也是有脸盆大、砖头厚,中间放根大葱一卷,就如同一根金箍棒,舞起来呼呼生风,咬起来嚓嚓作响。

      这段话虽然形象,却充满了想象的色彩。

      本文标题:山东人与大蒜、大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2157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