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新书推荐
文章内容页

知识重要,智慧更重要

  • 作者: 全国新书目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667
  • 吴甘霖

      本书通过跟随孔子最久的弟子,同时也是“儒商始祖”的子贡的现身说法,不仅为我们还原一个活在身边的孔子老师,更让我们获得当代人最渴求的成功、幸福、处世、管理等种种智慧。

      因材施教

      老师的马吃了别人的庄稼,被农夫扣下来了。

      老师派口才最好的我去交涉,农夫根本不买我的账。

      老师再派马夫去交涉,他竟然很快把马领回来了!

      这件事,给向来自以为聪明的我,一次很大的教训。

      第二天,我都准备直接向老师提出离开他的想法了,但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使我放弃了这一打算。

      在课间休息时,子路师兄兴冲冲跑到老师面前,问道:

      “知道了应该做什么就立即行动,对吗?”

      老师答:

      “有父兄在,你应当先向他们请教啊。怎么能说做就做呢?”

      子路师兄一愣,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师弟冉求轻手轻脚地进来了。没想到,他向老师问:

      “知道了应该做什么就立即行动,对吗?”

      这是一个和子路同样的问题。更没想到的是,老师给出的答案却完全相反:

      “对,知道了该做什么就立即去做。”

      这一下把我弄糊涂了,也把和我站在一起的公西华弄糊涂了。

      我暗想:老师是不是和我一样,还沉浸在阳货事件的阴影里,变得语无伦次了?

      公西华先忍不住了,问道:

      “老师,子路和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您的回答怎么正好相反呢?”

      老师微笑着看了看他,然后扭头问我:

      “子贡,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啊?”

      我本不想做声,但既然老师问了,也只好点了点头。

      老师说:

      “我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子路做事容易冲动,胆子大,如果不抑制他一下,可能会出大问题;

      而冉求则恰好相反,遇事容易退缩,所以要激励他一下。”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一直以来,我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对一些问题、一些道理的最权威、最正确的解答,可是,老师那里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但是,这没有“标准答案”的做法,给我的感觉,恰恰最有道理、也最能给人启示!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更让我觉得: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习,自己一定能得到最大的提高与帮助。

      于是,我忍不住问:

      “老师,您的这种教育方式,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老师想了想说:

      “我不认为按照统一的标准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恰恰相反,我希望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这很对呀,每个人学习的目的,不就是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吗?可是人与人个性不同,就像树一样,柳树喜欢潮湿,松柏能耐干旱,如果看不到这种不同,怎么能提供各自适合的成长环境呢?

      我接着问道:

      “老师的这种教育方式,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呢?”

      老师沉吟了许久,然后对我微微一笑,说: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你以后好好体会,等你有了心得,我们再讨论。”

      这是老师教育的又一特点:有时候,他不愿意直接提供给你一个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希望你自己找到它。

      既然这样,我就好好体会吧。

      马夫要马

      那一天,老师带我们去齐国的边境考察,经过一片田地时,由于路不好走,老师下了马。

      马夫将马交给一个小师弟牵着。

      走出去老远,才发现牵马的小师弟没有跟上来。过了好大一会儿,只见他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喘着粗气报告说:

      “老师,不好了,刚才那马跑到田里,不小心吃了几棵麦子,被农夫扣下了!”

      老师一点不慌,转头对我说:

      “子贡,你的口才是同学中最好的。这件小事应当难不倒你。”

      听了老师的话,我有点飘飘然,二话没说就去跟那农夫理论。

      可是,任我将道理讲尽,那农夫死活不肯把马交还。

      最后,我只得垂头丧气到老师那里复命了,真是觉得很没面子!

      老师没说什么,对马夫说:

      “你去试试吧。”

      我心想:老师是不是糊涂了呀?连我都不行,他一个马夫,能行吗?

      万没想到,才一会功夫,马夫就笑眯眯地牵着马回来了。

      大家都很意外,七嘴八舌问他是怎么交涉的。

      马夫回答说:

      “其实也没什么。我一见他,就按当地习惯,直接称呼他老哥。在熟悉之后,就用他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

      “‘老哥啊,你不在东海耕种,我不在西海牧马。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牲畜又不懂得人事,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吃了你的庄稼,是我们的不对,可是,你也得理解理解这一点啊。”

      “那么,你讲完这话以后,他又怎么反应呢?”

      我不由问。

      “说了,你可别生气。”

      “我怎么会生气呢?”

      我当即表态。

      他说:

      “好,那我就告诉你!听完我的话,他立即就对我态度热情起来了,说:‘你这位老兄,讲话真不错,和刚才那位来讨马的人大不一样。”

      一听他说这话,大家的目光一下都转到我这里来了。

      我的脸一红,不过因为我刚才讲了那么多,都是徒费口舌,我想:他怎么讲我都不为过。

      于是,我干脆厚起脸皮问一句:

      “那么,他怎么向你说我如何讲的呢?”

      看到平时很爱面子的我,敢于这样提问题,老师看了我一眼,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得出来他对我这一做法的欣赏。

      马夫将那位农夫的话直言相告:

      “那位刚才给我交涉的人啊,给我讲了一大堆之乎者也的道理,可是我根本听不懂。而且他派头还很大,说这马是老师孔夫子的。孔夫子又如何如何有名,又讲了许许多多大道理。我一生气,心想,夫子关我什么事?我可不听你这一套,毕竟是你的马吃了我的庄稼啊,你的派头和学问用到别处去吧,在我这里可行不通!”

      听了他的话,我的脸真是烧得火辣辣了。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讲得很对。

      马夫接着讲自己如何进一步拉近情感,得到谅解的做法。当他讲完以后,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这时,有个同学嘴快,说:

      “真没有想到,我们的子贡师兄,还不如一个马夫啊!”

      老师赶紧制止了他:

      “不能这么说。子贡的学问和口才的确好,只不过用错了对象。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好比什么呢?

      “外面祭祀时最丰盛的牺牲是太牢,可是如果拿来请野兽享用,野兽一定觉得味道糟糕透了,最好听的音乐是韶乐,可是请飞鸟聆听,可能是噪音。光有学问和口才,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啊!”

      如果说:子路和冉求向老师求教,老师给予了不同的答案,给了我很大的震动,那么这一次讨马的事件,给了我更大的震撼。

      活学活用是智慧

      因为这不仅是发生在我本人身上,更主要的是学问和口才都更强的我,竟然在办这样一件事情上,还不如一个马夫!

      我低头在反思,心思重重。老师看到了我的表情,就先夸奖我:

      “这件事虽然你办得不好,但是在过后,你能虚心问别人,这说明你是能进步的啊!”

      我说:

      “老师,你看我这一肚子学问,而且口才也还可以,但是办起事来,却比马夫都不行。这是不是说明:学问这东西,其实没有多少用呢?”

      老师立即回答:

      “瞎说,谁说学问没有用。尽管你这件事情办得不如马夫,但是这并不说明学问没有用。以后你要办更大的事情,你就知道学问越大越有用的道理了。

      “但是,这件事也该引起你的强烈反思,为什么你的满腔学问在这里没有用上呢?学问也就是知识,你是不是可以想一想:知识固然重要,但可能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更重要呢?”

      “那么,这应该是什么呢?”

      我不由急切地问。

      老师还是不愿意自己回答,而要我自己得出答案。

      我想着想着,突然豁然开朗,说

      “老师,我想,应该是智慧吧?对吗?”

      老师对我露出了肯定的眼光。之后再问我:

      “那么,知识与智慧的区别在哪里呢?智慧对知识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我脱口而出:

      “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智慧对知识的价值,就是能够对知识活学活用!”

      老师对我不断点头,露出了赞赏的微笑。

      我终于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办的,不是拿文凭的学校,而是一所前所未有的智慧大学!

      通过这一事件,我对老师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我决心跟老师学下去。

      我这段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开始明白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

      增长智慧,离不开知识;但如何学好和运用好知识,则更需要智慧。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的累加,而是智慧的提高。

      本文标题:知识重要,智慧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2161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