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诗词
文章内容页

孤独的马铃薯

  • 作者: 江南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346
  • 在安第斯山阴雨的村庄

      无路的积雪,渊面海岸

      印第安人到来世界尽头,从地下

      挖出太阳,像一种平凡的肯定

      抵御着重复的寒冷

      八千年后,西班牙水手把它带到伊比利亚

      两百年后,骑驴客带它翻过了大巴山

      一九八八或一九八九年,我等待着冬天

      等待着停电的一刻

      堂屋將只剩下炭火的星星

      外婆将用火钳,从星云的洞穴中

      为我刨出一颗滚烫的马铃薯

      一个星星映照下的,热气腾腾的小站

      剥开它,像黑暗田野上的一次收割

      醒来我已被长途列车载远

      我曾在中途下车,发现马铃薯

      成了人类的地图,带着泥巴,一颗颗

      四处滚动,所有的儿童捧起它

      我孤身一人走了很远,感觉自己

      在土地的深埋中,睡去并等待

      (选自本刊2018年第六期“首推诗人”栏目)

      蒋立波品读:

      不知为什么,读《孤独的马铃薯》一诗,竟然给了我一种读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梦幻感,这或许是“安第斯山”“印第安人”“西班牙水手”等意象带给我的某种暗示,标题的“孤独”更是让我马上联想到马尔克斯的魔幻名作《百年孤独》。大跨度的时空转换(从“安第斯山阴雨的村庄”到“骑驴客带它翻过了大巴山”,从“八千年后”“两百年后”到“一九八八或一九八九年”),意象的不断挪移和叠加(从“挖出的太阳”到“炭火的星星”,从“热气腾腾的小站”到“人类的地图”),让这种魔幻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结构上看,以“从地下挖出太阳”始,以“在土地的深埋中,睡去并等待”终,意涵着所有的行走和寻找最终都将回归到大地和泥土,回归到自我的发现与教育,即便是“人类的地图”,也是带着泥土的。在这里,“我”成为了一颗“孤独的马铃薯”,那“一颗颗四处滚动”的无数马铃薯中的一颗,但或许也只有这样一种彻底的奇数般的“孤独”,才能将”我”从无尽的漂泊和”重复的寒冷”中拯救出来。这首诗或许也可以看作一部带上个人印记的马铃薯简史,或者说是一部不断辨认自我的成长和教育史。

      作为年轻一代诗人的代表,黎衡的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可言喻的微妙、精确、简洁,以及词语和意象自我繁殖的能力。

      本文标题:孤独的马铃薯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2705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最新被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