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管理探究
王昕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生源素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以及硬件环境上的差别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情管理上具有自身的特点。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特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舆情引导水平,牢牢把握舆论控制权,构建和谐校园,保障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王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管理探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7(2)67-70.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信息网络已渗透到高校的每个角落,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资讯、发表个人看法、实时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开展对话、思想交流的平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7月发布的第38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稳居世界第一。从年龄结构来看,10~29岁年龄段网民的占比为50.5%,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从学历结构来看,高职高专、中专技校学生网民占比为37.1%,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如此庞大的参与群体使得网络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情的放大器。这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一、把握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是受教育者针对校内某一公共事务产生的一种普遍心理、情绪、态度和观点在网络上的体现。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除了具备社会网络舆情的一般特点外,还受到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基础设施等各种校园因素的影响,并呈现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点。1.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呈现多元化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一个特指的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主体的概念。高职院校生源较复杂,有来自中职学校对口专业升学的学生、高考统招录取的学生、插班跟读生。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一般都不理想,知识结构相对单薄,而且有大部分学生从小长期留守农村,所受教育环境较差,加之缺少父母陪伴关爱,导致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够好、自控能力较差、心理平衡能力不强甚至性格叛逆。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学生自我认同性差,理性认知和判断能力不足。往往会把经受的挫折和困惑化为消极负面的信息和情绪在网络上倾泻,显现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更多的盲目附和与跟从,致使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比普通本科院校更加复杂多样。
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客体呈现多重性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客体因其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其内容与普通本科院校有一定区别。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倾向于关注与自己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事件,对身边发生的个体性事件较为敏感,而对与生活不甚贴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性问题较为冷淡,关注度远不如普通本科院校。在高职院校,越是和学生利益贴近的事件越容易引起高职学生的关注。如学校食堂等部门服务质量、宿舍水电网的管理、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校内及实习、实训基地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等,都有可能被迅速上传网络,进而引发网络舆情。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客体存在着多重性,更容易使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出现混乱无序局面。
3.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呈现薄弱性
由于高职院校在校园网建设、维护和运行中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加上网络本身的自由开放性,导致高职院校舆论导向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在日常的网络运行中,缺乏对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甄别、分析,难以正确的引导,对有害的信息不能及时发现、防止其扩散,这也导致校园论坛、贴吧经常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局面。用删帖子、关页面、封论坛等被动的方式来应对,结果往往是手忙脚乱而处理不当,甚至滋生出更多更大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中,“把关人”(管理者)的缺位导致对网络中传播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及时主动的干预和限制,同时缺乏常规的管理制度,这使得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失去有效的限制和监管而显得被动。
二、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管理的原则
运用网络载体开展舆情引导是以网络技术为平台,综合运用教育学、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系统构建适应对象广泛、各种载体互补、应用效果明显、保障机制有力的网络载体运用体系,也是运用网络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1.坚持思想性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职院校更应强化对校园大众传媒载体领导能力的建设,使校园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大众传媒才能“牢牢地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特别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必须迎头赶上,缩短与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上的差距,牢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2.坚持民主性原则,构建主客体平等对话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原则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一种体现,是人民群众(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的过程;教育者(高职院校教师)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和精神导师。因此,在以网络为载体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教育客体的主人翁地位和人格,在“平等对话”中,充分利用网络平等互动的特点构建对话平台。教育者对教育对象通过双向交流,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的觉悟。
3.坚持主体性原则,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作用
以网络为载体开展舆情引导,教育者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原则,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个教育主体都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由于网络背景下的互相交谈是“见字不见人”,使得各种观点和情感的交流更加具有真实性,大学生可以直抒胸臆指出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借此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在网络背景下,教育主体将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再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基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所形成的舆论环境,对受众的思想品德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立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机制、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稳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显得尤为迫切。1.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增强规范性
通过网络上的论坛、贴吧、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反映自己遇到的困难、困惑或表达某种不满情绪的主要是受教育群体,这些内容往往最先通过网络显露和传播。如果受教育者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及时回应、解决,个体情绪很可能传染到群体,演变为群体的不满情绪,“家事”可能迅速蔓延为“国事”“天下事”,激化矛盾,使网络成为舆论的放大器。受教育者反映的问题,如生活、学习、个人情感、课余活动、就业等问题往往涉及高职院校多个部门,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党委统一指挥,防止矛盾堆积和问题处理延误而错过最佳的解决时机;通过统一指挥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各单位自主负责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在对网络信息的高效管理中实现对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增强主动性
对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是高职院校运用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单个学生反映的信息如果得不到教育者的重视,很容易使个体信息在学生中发展为群体信息。通过对网络上论坛、贴吧、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传播显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可以增强准确把握受教育者思想动态的能力,预测发展趋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避免群体事件的发生。高校教育者应该在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处理的基础上,分类别、分对象、分轻重缓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反馈,防止个体不良情绪发展为群体不良情绪,防止群体不良情绪演变成为不可控事件。
3.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增强实效性
信息反馈是信息汇集、信息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以网络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及时反馈与回应可以有效疏导网络负面情绪,教育管理者用正能量化解高职学生中存在的疑惑和矛盾,防止负面舆论向谣言和网络暴力转化。对网络舆情的及时反馈,不仅可以防止极少数思想极端的人不负责任地发布“网络通缉令”,而且还可以有效净化网络环境,推动网络表达远离暴力;同时,对网络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受重视的满足感、与职能部门负责人甚至是院领导直接对话的亲近感、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将在这种互动中取得最佳效果。
4.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增强调控性
网络时代,舆情是多介质、连坐式、全球化的快速扩散,其传播的“裂变式效应”能在极短暂时间内改变事态的趋向。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网民往往有一种心理预期,事件如果得到及时果断处理,就会产生心理补偿;反之则会寻找其他途径寻求解释,这一过程很可能造成负面情绪的积累、升级。这就决定了网络舆情管理具有应急性,也称为危机干预。就高职院校而言,要减少舆情危机的发生,提升应对危机的水平,必须建立符合现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的危机管理机制。由于高校网络危机侧重于校园内部的重大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反映,这就要求学校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舆论,从而减少流言、谣言甚至是妄言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同样,作好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关键在人,关键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对高职院校教育者运用网络载体进行舆情引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打造和培养“现代工匠”的技术性师资队伍的同时,更要坚持高标准选优,配足宣传思想部门的师资队伍,实现队伍有人管、阵地有人守、舆情有人察、工作有人干。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不仅是可能、可行的,而且还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展现方式,促进了教育方法的发展和创新。当前,我们要做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最大化的统一,牢牢把握“思想性、民主性、主体性”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科学管理机制,提升高职院校舆情引导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1]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6-07-02.
[2]吴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3]江泽民.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任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王怀民.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N].中国教育报,2009-2-9(5).
[6]王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校园网运用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硕士论文,2009.
[7]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8]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2-20(1).
G711:A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2.122017-01-09
王昕,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与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