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陈公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我就八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教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从教学的总体角度来看,任何一门科学的教学活动,又是有一定模式、一定章法可循的。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如何通过构建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教学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呢?本人借鉴他人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些探索和总结。现对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作一简要叙述,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能让学生的情绪快乐轻松,感觉不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还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在学习中吸收更多的信息。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导入中,常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欣赏导入。
在学习新内容前,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展示一些优秀的电脑作品,同学生一起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画图之前,我先同学生欣赏一幅幅用“画图”程序创作的精彩图画,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的同时,告诉学生这些精彩的图画都是用计算机的“画图”程序创作出来的,只要认真学习,我们也能创作出如此好的作品来。通过欣赏激趣,学生往往会急不可耐地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
2.故事导入。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的天性。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故事导入,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课中,《美丽的红丝带》一课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一开始教师就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这幅画所表达的故事场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画图”程序续编故事,在续编故事中学习构图。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搜索文件”这一内容时,有位老师一开始就用学生喜爱的《哈利波特》故事导入新课,然后巧妙地把枯燥的“搜索文件”学习穿插到《哈利波特》故事中,通过故事中找宝物、抓坏蛋等情节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讨论导入。
一开始教师就用启发性、描述性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描述,揭示精心设计好的论题让学生讨论。如学生刚接触计算机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为什么想学计算机?计算机有哪些用途?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想法以及听到的一些有关网络的故事等等。由于学生从日常生活及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媒体中对计算机方面的信息已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因此,组织学生讨论,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还能启发学生将学习计算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了解学好信息技术的作用,从动机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