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祥
河北省平泉市高杖子明德小学
在阅读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总结如下: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三点:第一,要养成专心致志,一词一句认真读书的习惯;第二,应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勤翻工具,能查阅资料的习惯。养成自主探究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使用字典的方法。读了一篇文章,识别哪些是懂的,哪些是不懂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自己查字典解决,正确选择义项。2.理解的方法。阅读文章一般要理解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和作者是怎样写的,要对这几点理解透彻,就要掌握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2)关键字或关键词;(3)从句子的联系中理解自然段,从段与段的联系中理解全义的方法。
3.分段的方法:(1)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合并分段法;(2)按时间或事情的先后顺序分段法;(3)按空间方位分段法;(4)按承上启下的过渡分段法。
4.概括段意的方法。(1)抓中心句(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概括段意的方法;(2)抓主舍次概括段意的方法;(3)按回答“什么人做什么事”来概括段意的方法。
5.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先从每部分内容中体会思想,再将全文各部分的思想综合起来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概括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或赞扬、说明)什么思想。
三、提高阅读和做题速度
1.读要有一定速度,就要眼睛看得快,尽可能扩大视觉的范围,由原来一字一句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较多的材料,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2.要由眼入脑想的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弄清眼睛看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3.在做每篇文章的阅读题时,要通过快速阅读,读读,想想,找找,画画,抄抄,写写等把题准确的做完,从而提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