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玲
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九年制学校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高度关注,通过这门课程的高质量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培养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落后的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所以应该探索实施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个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真实化的任务,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驱动力,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任务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遵循层层递进的规律,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除了理论知识教学之外,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得到了不断的加深和提高。同时,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更新速度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更多的要求,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1.课堂任务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借助一定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这样会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任务设计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例如,在执教《剪贴图形》时,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复制、粘贴、缩放、翻转、旋转等操作。如何将这些操作巧妙隐藏在小学生们所喜爱的故事情节中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课前通过PPT呈现故事内容:小白兔搬南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地里的南瓜熟了,兔妈妈让小白兔欢欢和西西去地里搬南瓜。地里有很多南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结在了平整的田地里,有的结在了斜坡上。咦,平整的田地里怎么只有一个南瓜?怎么才能出现更多南瓜呢?(复制、粘贴)。地里的南瓜怎么结的一样大?怎么把南瓜变得大小不一样呢?(缩放)斜坡上的南瓜我们怎么画出来?(复制、粘贴、旋转)欢欢刚走出家门,西西就从对面很远的地方回来了。怎么画出“对面”的西西呢?(复制、粘贴、缩放、水平翻转)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讨论,大家能够在任务的指引下进一步明确操作要求并最终完成设计任务。显而易见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训练了能力,丰富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