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玉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烈桥中学
现阶段的初中的阅读教学,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单篇的阅读教学。传统的教学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对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就刻不容缓,在新课标改革下,教师开始将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引入课堂,冲破了以往单一教学方式的封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提升了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引入群文议题
每一堂课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开头,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通过适当的创设阅读情境来引入议题。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心智发展较为成熟,在课堂上的集中注意力的水平较为稳定。只要教师找准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设立情境,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情境中,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通过从故事、图画或者动画、社会性新闻中创设情境,再结合课堂内容引入议题。在这样的形式下,利用情境与阅读文字结合在一起,缓解了单一阅读的枯燥,增添了阅读的趣味。[1]例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时,教师可以将季节作为关键词进行引入。课前,教师先搜寻四季的图片与动画,作为课堂引入的切入点,并邀请学生来谈谈对四季的感受及看法。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以及喜欢的理由,并用尝试着运用优美的词汇、语句来描述季节。接着,寻找名人描绘四季的语句作为衔接,让学生在名句中感悟四季的美,从而引出四季的议题。这样不但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合问题,进行对话教学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打开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性以及与学生互动的基本途径。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当然也少不了提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提问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群文阅读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所不同。[2]群文阅读将几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这时教师的提问应该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引入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以及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将《合欢树》、《第一次盼望》三篇文章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三篇文章都出自于史铁生先生,同时都围绕着母爱进行写作。教师就能以“史铁生笔下的母爱”为议题,让学生以这个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去文章里去探索史铁生先生是如何通过文字将母爱表现出来的,对比三篇文章的不同,整合不同阶段母亲形象的不同特点。在阅读完之后,让学生站起来分享在文章中的发现,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注意层层递进,深化主旨内容。
三、聚焦策略,发掘阅读价值
在新课标改革前,阅读教学方式因循守旧,仅注重形式做表面工作。教师只注重与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使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明白不仅要传授课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将多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如果没有掌握好议题,就会使教学效果产生偏差。所以教师应采用新的阅读方法,结合信息加工策略、表格整合策略,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古代诗歌四首时,教师可以将创设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导入教学。刚开始教师可以将意境运用白话文的形式描绘出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诗歌,将白话文转化古诗词表达出来。利用这个形式能减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抵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搜寻作者的资料及写作的背景,尝试着去理解大致意思,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班上进行汇报分享。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表格,将信息整合起来,让学生发现四首诗歌的不同,从而总结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意境的特点。
在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内容,整合群文阅读的议题,才能让群文阅读发挥出优势。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创设意境将学生带入阅读的世界,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挖掘阅读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