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聃禾
湖南信息学院
一、《乡音乡情》的背景介绍
歌曲由徐沛东作曲,晓光作词。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繁荣,文化与外界交流频繁。音乐也与外界进行全面交流,业内的人士越来越看重艺术歌曲的发展,随后一大批经典的艺术歌曲被创作了出来。[2]它们多以对祖国的赞颂和思念为主,表明了中华民族对自己故土的留恋和强烈的归属感。《乡音乡情》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二、《乡音乡情》版本之范竟马
范竟马是中国戏剧男高音的代表人物,他的声音明亮激昂并极富感染力的,擅长将歌唱和表演完美的结合。范竟马曾师从沈湘教授,之后留学意大利帕尔马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洛·贝尔冈齐,后又被“高音王子”科莱里收为弟子,曾在四十余部歌剧以及交响乐及宗教曲目中担任男主角,多明戈曾称赞他为:“近十年来,欧洲罕见的男高音”。[3]我所挑选的版本是中国三大男高音乐会时现场演唱的版本,这种现场演唱最能表凸显一个歌唱家在舞台上的表演和歌唱处理。在这个版本中范竟马的演唱可谓如山之雄伟犹如清溪之缓流,一波三折源源不绝。第一句上他气息稳重浑厚语句连贯,强弱分明。因为这一句在中音音域,他在沉稳的基础上加强了气息,但声音轻柔。他在最后结尾字“驼”字上声音深沉饱满,富有力量。在歌曲A段的结尾句“我爱崭新的村落”和“我爱古老的传说”这两句中,他在唱的时候将”崭新的”和“古老的”这几个字弱唱了,在曲谱上,这几个字是在小节的第三拍属于次强拍,但是“新的”和“老的”这两个字在人们语言习惯上来说“的”这个音是一个语气助词,在说的时候这个字是轻音,发音短促的弱的发音。所以在歌曲中唱的时候虽然这几个字是在相对的高音区,但是由于它的语气助词因此唱成轻音所以便有了像范竟马这样的处理,这体现了演唱者要会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和演唱作品。
在高潮部分,面对两个F的高音,范竟马处理并不是非常的用力的撑高音来达到效果,他在高音处在气息的支持下以一种可控性的高位置深气息的声音来演唱,这种可控制的声音显现了一个歌唱家在高音的演唱上游刃有余的表现。在他唱“华夏”的“夏”字时将这个字的字头字尾分解的十分到位,在“xi”的字头发出后打开口腔迅速的归韵到“a”上使得这么一个在高音上比较难发的清楚的字能让人们听到。在最后一个字“我”字的处理上明显有一个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处理,字头弱化,动态的弱声处理都使得这个字成为了总结这一段高潮唱段的点睛之笔,令人回味无穷。之后的抒情段落上有着明显的弱处理,怀着激情唱着这一段,他在每一个“乡”字上都是弱的气声,犹如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围绕在耳边。当乐段反复之后他在抒情段落上的处理又弱于之前,为之后的高潮结束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