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仕学
重庆市渝北区龙塔实验学校
小学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品德的同时,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让学生更加科学健康的认知这个社会。而且新的教学模式的融入,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常见问题
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相对比较滞后。常见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主要以个人家庭为主体,对教学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有一定的道德绑架倾向。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法治教育因小学阶段涉猎不深,教学方向又倾向于其他类别的考试教学,从而导致小学阶段学生不能够充分的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甚至影响到今后的生活。例如,当今社会中,一直受广大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校园暴力问题,其究根到底最本质的因素是,弱势群体的学生没有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大部分选择沉默或是逃避,最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近几年很多传播媒体相继出现了普法、懂法的相关标语或是电视视频教育节目,以期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二、新课改视域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对策
1.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还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对事物没有一定的客观分辨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事物对学生开展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2.激发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通过故事、图片或是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创设学生出与学生自身特点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例如,故事情境,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感比较丰富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比如,在讲《我们的班集体》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用“三个臭皮匠与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就了解了团结的重要性。图片情境的创设,小学生都喜欢一些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色彩或是任务形象,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教学绘本,利用多彩的颜色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咏柳》这篇古诗时,教师就插入江边,柳树和燕子的图片,形象的引导学生去认识古诗中的意境。
视频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一些教育视频短片,例如教师在讲《道德与法治》这节课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吃饭时间,家人喊小朋友吃饭,小朋友没有洗手,直接拿起吃的就吃,而且专挑自己喜欢的吃。这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视频里的小朋友对不对?错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会认真思考,在思考与回答中认识到怎样才是正确的饮食习惯与道德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