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
张家口市第十六中学
一、“主题阅读”课堂教学中关于“主题”的选择
“主题”是“主题阅读”教学的核心,所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题实验:1.主题选择的原则。
(1)宜小不宜大。主题的选择不宜过于宏大。过大的主题会增加教师课前准备,课前预设,课堂推进的难度。同时,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也会消耗较多时间,这样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过于宏大的主题会使课堂容量无限增大,课堂节奏加快,留给学生自我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就会被大大压缩掉。这有悖于“主题阅读”课堂教学设置的初衷。所以。我们在选择主题时要从小处着眼,使之具有可操控性。若希望完成一个较大的主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循序渐进地来完成。(2)宜实不宜虚。主题的选择不宜过于虚化。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时期。过于抽象与虚化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是有较大困难的。因此我们选择的主题或布置的预设作业应具有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指导性与目的性并存。选择主题时,一定要明确课堂的讲授内容与课堂的生成效果。也就是说,教师要讲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在备课时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所选择的主题应具有指导性与目的性并存的特点。不能是满堂灌,也不能一节课全程都是学生分组展示。“教”与“学”要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2.主题选择的载体。
目前在“主题阅读”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喜欢从教材的单元训练中来寻找主题或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据进行整合。这样的整合是不错的,但也是相对简单的处理文本材料的方式。我们在对主题的选择,应是将教材、课标及学生三者的需求相统一,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来选择恰当的主题。因此我们可以拓宽主题选择的范围,通过更多的载体来对主题进行选择。比如,除教材之外经典的名家作品,学生喜欢的网络文学、流行歌曲、影视剧、动漫中的题材内容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主题选择的载体。3.主题选择的角度。
主题选择的角度分为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1)宏观角度。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某一个单元的重点,某一部名著的内容,某一种文体的知识……进行整合。从宏观角度来选择的主题,通常适合的课型为:单元预习课,单元复习课,名著导读课,类文阅读课,主题阅读课,主题写作课,文学知识归纳课,综合性学习课等。
(2)微观角度。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在不同的文本中找到它们彼此的契合点,并在具体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促使学生在不同的文本材料中寻求到相似的规律。从微观角度来选择的主题,通常适合的课型为:知识模块专题课和答题技巧专题课……这些都是大多数老师在日常实践中较为青睐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