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泽山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国强中学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在于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加上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他们较为困难,容易产生枯燥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基于数学思维培养为目的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更加强调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为了实现对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首要任务是针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转变。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都是以“要我学”的态度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所表现出的学习主动性并不高。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通过构建轻松愉快课堂氛围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关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在面临各类数学知识和问题时进行主动思考,以此实现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就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元素来完成课堂情景的构建,教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常见的物品进行折叠之后的样子,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加强数学课堂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具有生活化气息数学课堂情景的构建,激发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保证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所表现出的抽象性更加明显,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记忆或者是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该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初中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相对较为薄弱,其次就在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是让学生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关于数学知识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尤其是在应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题型时,无法进行有效解决。我来针对该现象进行转变,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例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关于几何体截取之后的平面图,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 3D 状态下的对于几何体进行截取的过程,从而产生对于几何体截取的直观认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演示模型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截取,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取代了单一枯燥的理论灌输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