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雯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让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享受文化服务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因此,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和网络文化平台建设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笔者结合当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对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这种方式寻找文化资源及服务,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而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日新月异的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数字时代,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成为发展必然
目前,互联网已经进入成熟繁荣期,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加之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方式,人民群众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这种便捷方式来寻找文化资源和服务。为了不断满足这一需求,滨海新区文化管理部门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区文旅局、民政局、体教委等多个职能部门,结合文联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展多元化的文化艺术资源共享互动,为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说起数字化建设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等等比较复杂,我们不妨把数字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理解为:就是用现代通讯技术存储文化艺术档案。也可以理解为是内容极大丰富的一个电子文化艺术档案馆。在这个档案馆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很便捷的查找报刊杂志、图书资料、书法绘画、录音录像以及电影电视剧等等文化艺术资源。具体说来,按数据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单机等方式。广域网是外网,覆盖范围极大,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拥有互联网的地方通过不同的链接被授予访问权限,就可以访问数字资源。局域网是内网,通过一根网线直连,分布的地区范围有限,用户只能在机构内部搜索浏览数字资源。单机则是指没有联网的独立一台机器,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存储介质或计算机自身的储存数据查找资料。目前,数字档案的存储介质越来越丰富,常用的有硬盘、光盘、磁带以及闪存等类型。
二、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建设紧密结合是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后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特别强调要倡导创新文化,把创新作为引领文化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作为指引,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应运而生。在中央政府的战略部署下,结合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功能特点,滨海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以滨海新区文化馆“文化随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特点,定期发布,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通过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不断拓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势头强劲,从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格局,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基层建设的推进完成,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更好地开展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为群众文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在群众文化领域,文化资源作为各项文化服务工作和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基础,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其中,内容零散、结构单一,一直是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滨海新区立足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打造“文化随行”数字平台,通过政府采购、社会资源纳入、自主研发等多种渠道,将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高标准的文化菜单。构建了文化惠民新路径,有效服务基层群众,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1.资源共享,文化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文化随行示范项目,是依托滨海新区现有的塘沽、汉沽、大港3个文化馆、5个图书馆(含少儿馆)、3个博物馆、18个综合文化站、泰达图书馆、空港文化中心及遍布全区的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资源,通过将“互联网+”技术系统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相融合而打造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设立文化超市、演艺、展览、讲座、阅读等栏目,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实现文化服务线上共享、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全天候、可移动、永不关闭的现代文化服务阵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当时公共卫生事件形势异常严峻,集体活动停止,文化场所关闭,为了防控公共卫生事件只能暂时停止人员聚集,可以说所有传统形式的文化活动都受到限制。为克服公共卫生事件给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实际困难,滨海新区文化馆尝试通过互联网开展文化活动,探索实施艺术慕课形式,向广大文艺爱好者传播艺术知识,以“互联网+”的形式最大限度扩大受众面和传播面,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特殊时期,利用现代化手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功能强大,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滨海新区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始终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努力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定向供给。因此,在“文化随行”数字平台的功能设置上,会充分考虑到文化服务落地基层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场馆使用、辅导培训、活动策划和经典欣赏等多项功能。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文化服务升级,滨海新区持续推动文化随行服务功能的提升,完善大数据分析,通过百姓互动反馈,精准了解并掌握其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投放精准率,改善群众使用效果。“文化随行”数字平台自运行以来,广泛邀请社会各文化机构参与平台资源的建设,从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联盟。目前,已经整合了全区范围内的多家功能场地和社会文化机构等线下资源。他们通过平台发布信息、组织并开展活动,不断丰富平台上的资源内容,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扩充资源量,形成群众免费参与的互利局面,充分发挥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服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