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经典未老 花枝浪漫

  • 作者: 海燕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379
  • □国胜连

      经典未老 花枝浪漫

      □国胜连

      好友海龙莳养了一盆笔尖茉莉,秋露时节,他慷慨送我赏花。当晚含苞若毫尖的数朵雪白茉莉花竞相开放,莲韵堂里外洋溢着淡淡的清香,不由想起“网红里的知识分子”罗振宇说过的一个金句:“花开之后,你永远不知道谁闻到了香气。”

      头蓄微寸,身材微胖,永远微笑的罗胖,说古论今,舌灿莲花,虽然自诩:“我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但确是一位成功的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罗胖主持的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魅力独特,在高等教育人群、城市中产阶级等群体中很有眼缘,甚至被“罗丝”尊为观念启蒙的“课堂”。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跨年夜罗振宇都会站在演讲台上,发表关于互联网、关于科技、关于过去的年度演讲,据说这样的演讲至少还要持续十九年。2016年12月31日,坐标深圳,罗振宇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二次“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并同步在深圳卫视直播,罗胖一下放出了“时间战场”“服务升级”“智能革命”“认知迭代”“共同体危机”五只黑天鹅,震撼了创投圈,引领大家逐梦追远。从那天起,我记住了罗振宇,此君是罗胖,而非彼锤子,罗永浩。

      秋季开学那天,罗胖在《罗辑思维》发起组织听书会,声言每天半小时,要搞懂一本书。罗胖说的第一本书,便是书中经典:《康熙字典》。他说:你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要买中华书局的《康熙字典》吗?《新华字典》比它好用,搜索引擎比它更好用,但是每年《康熙字典》还能卖出去六千册,大家迷惑不解。书局经过调查发现,原来《康熙字典》竟有三大读者群:一个是做博彩业的,《康熙字典》排版精良,是最好的博彩业密码工具书。第二个是搞印章篆刻的人,《康熙字典》字体很好看。第三个读者群就大了,是想给孩子取个好名字的家长。最后罗胖意味深长地引用了“闻香者谁”的经典金句。

      那现今还会有人收藏字典、辞典吗?不多。记得十年前,2007年我的同事于訇平曾报道过:大连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拣字工韩钰厚,多年来共收藏了115部字典。其中最早的是光绪九年版《康熙字典》,他不把字典当摆设,每一本都认真看过,并专门从中挑错。没想到十年后,2017年夏天我逛东关街一古玩城,在一家币商柜台的角落里,发现了一部书品不错的红皮《白话注解学生词典》,伪满康德八年(1941年)出版,编纂人王梦弼,大东书局发行。这种老词典市面并不多见,我注意到词典空白页上盖着“大连韩钰厚藏书”的三角印章。为何韩老先生收藏的老字典又流落市肆呢?世事无常,聚散依缘,令人唏嘘。其实,老版线装的《康熙字典》在市肆还寻常可见。2017年春天,我在天津街的一个地摊上,就遇到一部和刻本的《康熙字典》,线装40册,日本文久三年(1863年)版,还配有木箱,只是有两册略有虫蛀,品相不佳,加之书主索价高昂,便收心转念,作揖而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共三十多位清代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合力编撰,历时六年,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成书。《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共收录汉字47035个,它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广泛引用,被奉为中国传统字典辞书的圭臬经典。《康熙字典》有康熙内府刻本,即武英殿版本,为内廷赏赐所用,民间少见。此外还有道光七年内府重刊本、其他木刻本,以及清末出现的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的一种版本。据说《康熙字典》共有一百多种版本,不过市面上残本较多,如果运气好,或许会淘到不错的版本。

      大约四十年前,我正读中学,一天偶然从家中闲置的十几本旧书里,翻出了一部破旧的《四角号码新词典》,如获至宝。当时学校里用的是《新华字典》,常用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笔画检字法等三种检字法查字,因此对这种四角号码检字法颇感新奇,很快便能背诵出“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的口诀,至今不忘。后来得知,这个口诀原版由民国学者胡适创作,而四角号码检字法是由大出版家王云五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发明。王云五,广东中山人,1888年7月出生于上海,1979年8月于台北辞世。虽然他只读了五年私塾,但一生却写出了一百多部书。王云五曾颇有底气地说:“中文,我想老翰林也没有我读的古书多;英文,博士和专家也没有我看的书广。”王云五一生最重要的功绩可归纳为“四百万”,“四”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百”是百科全书,“万”是“万有文库”。这“四百万”是王云五在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时创建的。董桥先生说过:“中国废除帝制后的知识传播老先生确然做过莫大的贡献。”

      这两年在地摊上每看到老版本的《四角号码新词典》,我都要上手翻一翻,如见故人,如遇至交。两年下来,手上共收藏了六部不同版本的《四角号码新词典》,最早版本是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廷为、杨荫深、黄维荣、胡文楷、金云峰、李季开、沐绍良、朱公垂等诸公编辑的1952年7月第三次修订的18版本,其他依次为1954年6月第四次修订的31版本、1959年第六次修订重排本、1962年第七次修订重排本和1983年第九次修订重排本,这几部词典都附有部首、笔画、音序检字索引,单字从7000多字逐渐增至10600多字,复词由20000条增至20400多条,可清晰看出一部以词语为主,兼收百科,社会影响广泛语文工具书的发展脉络。

      手上这部《新华字典》是新华辞书社编,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6月商务新一版一印本,采用音序排列,部首检字,共收录单字八千多字。虽封面有些破旧,但内文不缺。在第302页中还夹着两朵干透的蒲公英花,引人无限遐想。

      《新华字典》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权威汉语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历经11次修订,发行逾5.67亿册,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被誉为“它对中国人的意义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新华字典》的首任主编是魏建功先生。早在1948年,北大中文系教授、文字学家魏建功先生就与周祖谟、吴晓铃、张克强、金克木等几位北大的语言学家开始筹划编撰一部新字典,魏建功提出“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的总体例,并将未来的字典定名为《新华字典》。1953年12月,《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魏建功用隶书题写书名,字典署名则为“教育辞书社”。首版300万部,很快销售一空。《新华字典》早期版本留存不多,有几个重点版本应该收藏。这部1957年版《新华字典》为商务首版一印,有特别的收藏价值。

      关注字典,收藏字典,不唯实用。关注经典,注重版本,体察流变,关心传承,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还是对文化的礼赞,更是对著者的敬仰。我特别留意老字典、老词典附著的时代信息。我在一部八杉贞利编撰,昭和18年(1943年)岩波版《露和辞典》前后扉页上,发现了沈阳市铁西的赵爱真于1950年12月3日写下的两段珍贵留言。前扉页的充满诗意:“即便我是一个年迈的黑人,我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俄文,只因为列宁用过这种语文。——马雅可夫斯基”。后扉页的留言则尤为感人:“要珍惜时间,来掌握这通到科学堡垒的交通工具。棉袄没有买,省下钱买了它。”我还在一部1954年版《四角号码新词典》上发现了一枚“新华书店旅大支店无人售书处购书纪念”印章,字典因故事而变得厚重,令人回味无穷。

      我喜欢收藏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的各种字典词典,譬如北师大黎锦熙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1952年版《学文化字典》、陈北鸥编著,上海广益书局1953年三版《人民学习辞典》、北京书店刊行,1951年新编版《学习小字典》、魏金枝、梁君度、钱公侠、邱陵编辑,启明书局1953年版《新词林》、上海北新书局1952年版《新编新知识辞典》,这些字典、词典开本不同,封面设计雅典精美,大多轧印着锦花繁枝图纹,书名四围还会烫上金色或银色的卷草花饰,即便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但浪漫依然,仍不失经典本色。

      九月中旬,我出差在外。一日翼庐海鹏兄发来微信说, 经年藏有数部《永丰乡人行年录》,罗继祖手稿影印本,华宝斋书社2000年版的线装精品,有意出让。我诚心致谢,马上订了一部。听闻此书迅即售罄,经典从来不容错过。就像那盆笔尖茉莉,淡淡的花气飘来,只有用心,才会闻出真香。

      责任编辑 王都

      

      本文标题:经典未老 花枝浪漫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1241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