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小说小小说
文章内容页

六尺巷

  • 作者: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852
  • 周天红

      飞沙岭一坡一山都是黑油沙地,好田好土啊,抓在手里捏一把都能冒出油来,那可是老天爷留下的好东西哟。

      飞沙岭出名,六尺巷更出名。

      六尺巷是一个老村子,老房老屋,老井老树,老院老街,随便在墙上刮一把灰都能看到时间和岁月的痕迹。

      六尺巷就建在飞沙岭上。

      六尺巷这个名字是有些来头的。村子中间那条道,不宽不窄,刚好六尺。“六尺巷”因此得了这个响亮的名字。

      六尺巷名字的响亮还因它故事的深远。

      早些年,六尺巷处于两县的交界地。飞沙岭那一坡的好田好地,谁不想多占几块呢?占了就是好庄稼好日子啊,谁不想过好日子呢?你想占,我也想占,大家都想占。白天想占,晚上想占,半夜时候睡起来还想占。想占就要付出代价,那就斗呗。

      先是一两家斗,后来是好几家斗,再后来就是几十家人混在一起斗。那就是群架群斗了。斗就要伤人就要死人。这两县交界地方的村民啊,围绕着飞沙岭的田地,那是月月有小斗年年有大斗。那飞沙岭可真是尘烟四起飞沙走石了。那地那林,那田那土,究竟是谁家的,是哪个县的,谁都说得出个一二三,可谁都说不服谁。不服就得斗,有斗就有事儿。那可是大事儿哟。

      是大事儿就得闹个明白闹个清楚。可谁能闹清楚呢?

      县太爷?

      那就找县太爷。

      县太爷真来了。两个县的县太爷都来了。

      县太爷就是县太爷啊。遇事不急不慌,俩人边了解情况,边下起了象棋。棋盘就摆在飞沙岭的那砣大石头上。俩人边下象棋边想办法。那可是伤脑筋的事儿。要不伤脑筋,两县的群众也不会年年伤人年年斗了。要不伤脑筋,也不会惊动县太爷了。俩人从一大清早就下着象棋,一直到太阳上山,再到日照当头,正中午了,还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巧就巧了。太阳当空,阳光从俩人的头顶上不偏不正地照在棋盘上,县太爷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法子。那就以棋盘中间的“楚河”为界,各方退让三尺,这不就了了吗?

      两位县太爷找村子里的石匠把棋盘刻在石头中间,定下了分界线,自此,飞沙岭再没有闹过事情。

      各方退三尺,正好六尺。两县的群众以此为界种庄稼搞生产,还围着这个分界线修房造屋,修着修着,就在飞沙岭上形成了一个村子。村子里流传着一句俗语:你修房,我修房,让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你说,能不出名吗?

      村长听完三爷讲的故事,用手摸了摸脑门子,好像心里悟出了点什么。

      大清早的,村长正带着人去划地界修房屋呢,眼巴前儿下,村里人在飞沙岭找到门路找到钱了。流转了土地,引进了高山无公害蔬菜,又搞起了乡村旅游,口袋里有钱了。有钱就得修房造屋呀。可这宅基地的事儿,活生生把一个村子都闹翻转了。谁不想多修多占啊,高房大屋的,住着安逸。有个男娃都好娶老婆,有个女娃都好嫁人呢。你要多占,我要多占,谁都想多占,谁都不让谁。这些天,村长的脑壳都闹大了。

      村长说:三爷啊,跟我到村子口去讲故事。就讲我们村子这个“六尺巷”的故事,我背着你到村子口人群中间去,大声讲,大胆讲。

      三爷说:讲就讲呗,腰不酸腿不痛的,我要你背个啥?

      看着村长急,三爷也急啊。八十几岁了,三爷是过来人。当年两县为争地闹群架的事儿,他也在中间参与着呢。三爷右脚杆小腿子上那个大伤疤,一到下雨天就发痛。

      每天早晨或者黄昏,三爷就抬着一条小板凳坐在村子口的黄桷树下,讲故事,反复讲那些关于六尺巷的故事。

      先是两三个人,后来是十几个人,再后来就是一个村子里的好些人都围着,仔仔细细地听三爷讲故事。

      三爷的故事多啊,他从“六尺巷”这个地名的来历,讲到飞沙岭那一田一地一山一林,又讲到村子里的李大地主和劉大马帮的纠纷,再讲到飞沙岭下的雷公庙是怎么建起来的。三爷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在三爷的故事声里,村子里的新房新屋一栋栋建了起来。

      听说,修房这事儿,村子里再没有人家闹过矛盾吵过嘴的。

      选自《天池》

      本文标题:六尺巷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2063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