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195
  • 周玲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启发、诱导;学生的作用是能动地接受知识,进而求新、创造。要真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使师生两个主体相互影响,协调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效率;双主体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最多也是师问生答,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不到展示,潜力得不到挖掘。要打开这样的局面,就要实施“双主体”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充分发挥能动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体验成功的快感——我能行

      (一)人人都能当老师

      追求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有的心理倾向,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不断成功。但平时在课堂上,学习存在障碍的学生,很少有表现的机会,心理上认定自己学习差,不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尤为重要。例如,在每一个新内容之前,分层次给学生布置预习要求,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求查字典弄清楚生字的部首、字音、新词的意思;对大多数学生要求按照课文前的提示和课后问题进行预习;对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的学生,要求他们从课文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课堂上,留出时间请各种类型的学生当小老师,教给大家所预习到的知识。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我能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成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巧设作业联系,降低难度

      写作文一直是学生们感到最困难的作业,我设计了一些模仿性练习,降低难度,打破学生“谈文改变”的心理。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书上的作业是写一段话,介绍出景物。正好其他课本中介绍黄山时,出现了几张黄山云海的照片,学生很感兴趣,我就要求学生运用写漓江水的方法看图写黄山的云。学生发现作家能把桂林的山水写的那么美,他们也同样能把黄山的云海写的很美,写作的信心增强了。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给孩子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二、激发兴趣——我要做

      兴趣是一个人内驱力被调动起来的标志,它积极推动学生参与的活动向纵深发展,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语文这门学科,汉语的语言结构、组合和运用千变万化、妙趣无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它的丰富,它的美妙,它的趣味,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用于尝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一)课堂教学,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参与

      我们面对的这一代孩子,他们已不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喜欢互动、合作、分享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动口,还要动手、动脑,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田忌赛马》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楚田忌与齐威王两次比赛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就连平时不爱发言、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为什么这样演示。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动脑筋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学生开始思索,又排出了许多种马的出场顺序,但与孙膑的排法相比较,还是孙膑的这种排法最好。我又提出问题“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学生各抒己见。一节课,学生眼、口、手、腦相互配合,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高涨。

      (二)课后激发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满足并进一步强化学生“我要做”的渴望,而且课后也应注意激发这种渴望,使得他们由一个个被动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如学完《太阳》一课,我有意提问:除了书上介绍的内容,你还想知道太阳的哪些有关知识?请明天告诉老师。我有意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去读书、思考。果然,第二天有学生查找到有关太阳的资料。

      三、创设宽松的环境——我发现

      培养学生敏于发现的能力,要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始。教师应以好伙伴、好朋友、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的情境,学生才敢发现、能发现。我在课堂上除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视问题的难易,请其他同学回答以外,还允许大家在课堂上讨论,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解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教完《落花生》一课,有位学生就说做一个像苹果、桃子一样的人,外表、心灵都美,不是更好吗?我当场就表扬了他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有的学生的发现不合理,我也鼓励他。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和谐、宽松的环境,没有一个教师平等地和大家讨论的氛围,学生又怎敢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四、变教路为学路——我做主

      自主,即学生自己做主确定怎么学更有效果。“我做主”这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应持的心态。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分析学情,不能只按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应根据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教学,变教路为学路。如教《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学习“榕树”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描写榕树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自己做主,选其所好。当大部分学生选取第八自然段中的句子时,我就调整教学思路,先学习第八自然段。教师有意识地运用选择机制来强化学生的选择意识,学生能自主学习,才能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主动地汲取知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根本。

      本文标题: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5238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