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办高校开展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就业能力体系,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构建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工程类专业招生火爆,而其中工程造价专业更为明显,很多民办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但是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还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不良的情况。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战略背景下,这就急需民办高校独辟蹊径,抓住机遇,树立品牌,找到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2民办高校开展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民办高校开展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办高校开展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分不开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促进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民办高校开展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民办教育也是教育一部分,民办教育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在民办教育的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为建筑业提供优质的毕业生,促进民办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民办高校开展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学校要有所立足和发展,其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向社会所输送的人才是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另外民办高校在工程造价专业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学生整体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构建优势
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有部分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区优势。民高高校一般是依托地区优势、服务地方经济而发展起来的。与公办院校有所不同的是,民办高校对于社会服务的要求比较具体,直接向地区和社会提供服务性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是对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补充。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地区优势增设一些地区和社会紧缺的特色专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二,民间资本优势。民间资本对民办高校的良好的资金链运作提供了条件和支持。企业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更为融洽,机动性和灵活性比公办院校更强,更能发挥民办高校的优势。
3.2明确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岗位能力体系
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高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明确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就业岗位能力体系。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企业大致分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项目管理公司、建设单位等。所需具备的核心技能就是工程预算、结算及投标报价、造价分析及控制等工作。根据岗位需求能力及其培养目标,制定出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能力体系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工作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业务能力。业务能力具体包括识图、制图能力和计量计价能力。这是工程造价人员所需要的核心业务技能。
第三,创新创业能力。造价人员在企业从事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需要根据工作情况随机应变,这就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另外,工程造价人员可以不依附公司独立地从事造价业务,这就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3.3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措施
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工程造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民办高校的支持和投入。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在这方面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多投入民间资本,从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利用地区优势,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为地区企业输送其需要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第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增强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工程造价专业本身是典型的应用技能型专业,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多增加些模拟实训和实习,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战略背景下,民办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与企业加强合作,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韩建丽,鲁鹏等.民办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浅谈[J].才智,2014(12):140-140.
[2]李蒙.研究分析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159-160.
[3]李林燕,蔡友莉.民辦高校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130-131.
[4]曹胜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7-28.
作者简介
王秀云(1987—),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项目管理、工程造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