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动脑加动手,走进阅读更深处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019
  • 张多兰

      摘 要: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秉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赋予新理念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方式。批注的方式有以篇章结构为专题、符号式批注、文字式批注,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有自由批注、讨论交流解疑惑、文章“白”处批、深入探讨、总结评价。

      关键词:阅读;批注;方式;作用;策略

      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今天,让我们走进批注式阅读教学。

      一、批注的方式

      (一)以篇章结构为专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每篇文章都是各部分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作者用一定的方法把句与句、段与段巧妙地连接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从整体着眼,弄清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与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可按“作者写了些什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作者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步骤进行批注。通过这样的阅读批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零星的、杂乱的,而是比较完整、深刻的。

      (二)符号式批注

      符号批注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旬、段用各种符号或不同颜色加以标记。每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可由学生自己来掌握。符号批注一般在初读时进行。即在初读课文时,对生字新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进行圈点。这时的批注主要在于读通文章,理清脉络,粗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这对深入阅读课文起到了确定方向的作用。这种圈点的过程是学生读、思、记的综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便于检查和摘录。由于使用符号简单易行,此法使用面最广。

      (三)文字式批注

      文字批注是指学生依据初读时所做的符号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批注,可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是提出疑难问题,旁批是对内容的概括和写作特点的批注,夹批是对字词和语境含义的理解,脚批是总结评价和想象拓展。文字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与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消化、吸收、内化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阅读中形成的看法、疑问、启迪,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写在文章的开头、旁空、行间、页脚等处。这就需要学生细读课文,对初读标记加以整理,该去的去,该加的加。

      二、批注式阅读的作用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起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二)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自由批注

      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二)讨论交流解疑惑

      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三)文章“白”处批

      在阅读时我们会发现,很多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思索。教师可以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深入探讨

      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们首先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然后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在动情处写下自己的感想。如《怀念母亲》中“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话是文章的动情处,不少学生读到这里时眼圈红红的。我就此让学生体会此刻作者所思所感,并批注在旁边。这样不仅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写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

      (五)总结评价

      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化,是以书面形式表达阅读体验的阅读实践活动。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力、情感和态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其思维拓展发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明.解读语文课程标准[J].吉林教育,2004(11).

      本文标题:动脑加动手,走进阅读更深处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5696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