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惠美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从备课入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互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教学目标上,由偏重传授知识,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方面转变;在教与学关系上,由侧重主导与教法,向重视学生与学法方面转变;在教学手段上,由常规教学手段向组合教学手段转变。授课教师要做到把握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易引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兴趣的疑问点或关键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掌握知识,发现规律的空白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的德育点,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创新点等等。
如在讲《黄土高原》一节时,课前让小导游们收集一些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小导游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带其他同学去一趟黄土高原旅游。这些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课堂入手,引导学生互动探究
1.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情景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是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互动探究性教学法的前提。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应使问题的难易要适度,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固有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授课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具、实验探究、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使过程生动直观,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在引入新课时,播放《黄土高坡》这个首歌以及视频,让学生从歌词与视频中发现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自然景观,而别的地方却没有?这种形象生活动的视频,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发现问题,增加其求知欲。
2.引导学生探究,自发交流提问
与传统教学中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相比,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互动探究活动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若干个使学生困惑的有引导作用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实验,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探究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带来另一个问题的开始,教师要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进程,有意识有目的地要求学生汇报“学”的结果,在讨论交流中暴露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
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概况时》时,教师展示出以下的几幅图并设问,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去寻找答案。①黄土高原的位置;②黄土高原的范围;③黄土高原所在的省区。
在全班集体讨论时,往往有学习困难的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分组讨论来弥补。分组讨论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地进行异质分组,合作学习,鼓励优生,扶持困生,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共享学习成果,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互动探究性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一方面教师可以弄清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调控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了“问”的勇气,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思维的缺陷,逐步培养学生在思考中善于抓住本质的东西,不断提高质疑能力,使他们会问。
在学习“黄土从怎样来”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风成说”产生了质疑,在互动探究课堂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释疑。老师对待学生的质疑要做恰当地处理,不要指责,而要给予鼓励,同时要分析学生产生疑问的原因。
4.小组间互相帮忙,集思广益
有些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书本上描述的现象,如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实验时,有的小组在进行图2.图3实验室,发现两种情况的水土流失程度差不多,他们就会提出疑问,那么教师就先让他们请教其他小组,一部分同学再次实验就成功。从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降水量要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明显差异。但有的小组反复两次还是不能成功,后来我们集思广益。归纳了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等。
三、生活,自我体验归纳
地理学科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地理学较多内容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地理知识只有在应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学生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提出新的问题。互动探究性教学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开拓者,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同时也使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自主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互动教学是在孔子的“启发式”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基础上,经由历代教育家教学经验的积累与理性的裁量和加工而发展的,他们对互动教学的探索与论述,丰富了互动教学的內涵,形成了对教学规律的概括性认识,为新时期互动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孝宏,顾才喜.启动学生思维的方法、途径[J].学科教育,1999(04).
[2]苏海针,等.探究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郝魁府)
[3]张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造欲望[A].柳明.教育改革论文汇编[C].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