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232
  • 陈丽

      ◆摘? 要: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除此之外,五千年文明,更是源远流长,凝结着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入侵,致使现在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继承越来越弱。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单纯地记忆和背诵一些古文章,缺乏赏析意识和审美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未吸收和继承。至此,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探讨了高中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和交流,但也存在一些文化入侵问题,过洋节、哈韩等一些另类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侵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国民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缺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而这种行为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正值中学时期。因此,强烈需求教师的正确引领和培养。但目前教学多以应试为主,缺乏对学生民族荣誉感和文化自信方面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下文从以下几点具体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力量的源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中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未来的接班人,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的课堂,多以背诵为主要目的,枯燥且乏味。以文言文为例,本身晦涩难懂的文字已增加阅读难度,若不加以引导,直接让学生背诵,则会引起学生厌学情绪,就无法谈及赏析、吸收和继承了。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以《荆轲刺秦王》为例,本篇文言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荆轲为救燕国,不惜牺牲自己性命,刺杀秦王的历史事件。展现了荆轲为了国家、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在学习本篇文言文之前,教师可通過网络搜集关于战国时期的影视资料,首先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战国时期,各国争雄,纷繁战乱的历史大背景。之后引出荆轲和秦王这两个角色,接着通过视频的方式大致介绍关于二人的历史事迹,然后引入新课。学生在课前的战乱的场面的渲染下,会对那个历史时期的人或物产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在此大背景下,二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对文言文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分组朗读。之后,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现荆轲刺秦王的视频画面,让历史事件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每每读到此文时,都能联想到荆轲悲壮牺牲的场面,更有画面感。通过此种方法,可以较容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将要发生事情的探知欲。学习兴趣激发后,可适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会有抵触心理,能更好地学习知识,进而对古人的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进行学习和继承,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素养。

      二、角色扮演,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有创意或有视觉冲击力的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中的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则可使学习事半功倍。高中的语文教学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在教师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得到提升。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本文是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课前先给学生介绍一下《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然后介绍本书作者曹雪芹,关于的生平和创作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具体再讲解。因为此书中牵涉的任务众多,所以,教师在通读一遍课文后,让学生建立一个人物架构图,了解大概的人物特点。接着,教师知道学生自愿分组,根据文中的人物特点,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小组成员根据课本知识自己创作一个话剧或舞台剧来演示林黛玉进贾府。然后通过表演,学生可以熟悉里面的人物以及各自的特点,最后教师选出优秀的表演者进行点评,指出问题和不足。教师前期的大背景介绍,给学生渲染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探索其中人物的特点,然后根据人物的性格选择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古代封建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等级制度。这样设计教学课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师渲染的传统文化氛围下,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交流平台创建,丰富和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古代人民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教材中的素材毕竟是有限的,教师需以教材为中心为学生拓展和延伸一些课下的传统文化知识。现在处在信息化社会,许多素材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但由于比较繁杂,教师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活动,定期发布一些素材,让学生学习和交流。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教师在讲解完之后,可抛出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年仅22岁的年轻学生刘和珍不顾生命去抗议卖国贼?让学生在平台上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来举出3例和此相关的历史人物,并对历史背景和人物事迹做说明等等。

      四、总结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需要我们每代人的继承和发扬。高中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张飞雄.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上),2021(02):47-48.

      [2]曹霞莲.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03):23.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6519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