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554
  • 黄才军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核心内容。物理学科教学是对自然事物运动规律的描述,在教学中少不了大量的探索实验验证分析的结论。但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实践教学相对被忽视,更多教学内容具有先验性,即学生已经知道了理论结果,再进行实验进行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也影响了学生探究意识、探究兴趣的发展。本文将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任务驱动;应用分析;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即将教学内容当做任务派发给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分析,最终得出个性化的学习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更多的实践探索任务交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探究。以此使学生对探究学习保持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验素养、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结果评价能力等多种素养进行刻画和塑造,使学生积累更多创新实践的基本认知和经验。

      一、任务驱动型教育展现出的优势

      1.提升知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以实验的形式验证结论。验证过程中学生心里早已有结论,因此对实验的过程不太关注,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实验的结果上,导致实验失去了基本的探究价值和意义,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帮助不大。如果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即先进行探究实验,再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则会使实验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促使学生对实验本身和结论做到更深层次的多样思考。在潜意识中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充满想象保持关注。

      2.促进学生对探究价值的思考。物理定律是人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描述,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主体方应该保持探索和怀疑精神,不放过任何实验细节,设计实验论述某些特定规律,以此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切实认知。但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实验过程总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缺乏对探究过程本身的思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理论的重现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受到削弱,对知识的创新应用缺乏思辨意识,导致其在学习中面临更多困境,对其长远能力发展也造成危害。

      3.增加学生切实的创新实践素养。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下,学生要完成从实验设计到总结结论的全套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學生的独立实践意识、探究意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意识、动手能力等实验素养都得到了更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保持创新意识,设计多样实验对理论完成有效探究,使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4.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单个学生贡献的内容和创意相对有限,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索,使学生的集体智慧有效发挥,降低学生个人的压力和负担,促使探究实验过程顺利开展。这样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问题分析中学会抓住重点,懂得高效交流的途径和方法,促使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得到更有效的训练。

      二、促进任务驱动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基础物理理论素养。在高中物理实验任务驱动教学中,掌握基础性的实验素养是培养学生实践素养的重要一步。首先学生要具备科学精神,能够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客观、详细地记录,以为理论分析打好坚实基础。此外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能够将生活现实中常见问题进行抽象化的概述,以此使自己的实验顺利开展。例如一些抽象化的实验在假想论证中就可以得到证明。如在重力验证中,伽利略所进行的假想大小铁球实验形成了明显的悖论,使重力作用大小不等的错觉不攻自破。最后学生要学会利用手头材料设计实验,使理论和现实充分结合,最终得出有效结论。

      2.对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分组。在高中物理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使学生在实验中集思广益,降低学生个人的心理负担。对此教师要按照:“高低搭配”“性格互补”,两个基本原则对组群进行划分,以此使学生团队能够更有效地互相配合,使团队实验具有较高执行力等。

      3.布置实验命题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自己的预实验报告。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书面呈现自己设计实验的探索内容、探索过程、应用材料、想要验证的结论等,以此确保学生实验的顺利实施。如假想实验如何确定时间是不可逆的,多高的飞行速度能引发材料变热现象等。实验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验热情。

      4.开始进行实践分析,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假想实验中的条件提出质疑,对学生动手记录内容的瑕疵进行指正等,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实验内容,确保实验结果和预期的一致。此外教师要监督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实验和测量,避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轻视。最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改进实验思路,使学生避过实验误区,保持实验过程的高效率。

      5.总结实验结论,分析对错原因,给予学生多样指导和启发。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语,使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多样价值做到充分思考。如假想实验中的论据问题、逻辑问题,动手实验中的记录问题、结果不一致问题等,使学生意识到物理规律总结的困难度,激励学生对生活中的客观规律做到深刻思考,促使学生的学科实践探究意识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积极摒除传统教学中刻板教数学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切实探究能力,使学生对客观物理规律做到更有效的熟悉和应用,促使学生在长远能力发展上、创新实践素养上取得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吴学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19,000(008):P.161-161.

      [2]梁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旅游,2019,000(010):P.1-1.

      本文标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6666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