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欢喜来豆趣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646
  • 周丽燕

      ◆摘? 要:每个儿童生儿具有自然的天性,有着亲近和探究自然的基本需求和天然欲望。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里,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逐渐懂得热爱、尊重和保护自然”。

      伟大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从生活出发,通过观察、调查等,提出了问题,并且进行了思考和讨论,通过各品种的豆子实验展开了一系列和自然角有关的课程活动。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自然;探究

      一、课程来源

      1.发现问题。

      某天点心时间:

      旻宇:老师老师,我发现我种的大蒜又死掉了,为什么?沈梓睿:我的大蒜又高又绿,肯定是你不会照顾它。旻宇:那你是怎么照顾的?我们不是一起种的么,为什么你的长得这么好,我的却黄黄的枯死的?

      2.交流讨论。

      (1)七嘴八舌。

      瑶瑶:老师,我觉得可能是要多浇水,每天都要照看它。悠悠:我们家里的植物我每天也给它浇水的呀,怎么还是枯萎了?巧心:我看到妈妈种的植物有的放在水里,有的放在泥土里的,那是放在泥土里发芽的更加快啊?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对于如何种植豆子意见纷纷,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豆豆发芽大调查。

      教师感悟:

      一向本着快乐学习的我们,也始终奉行着相同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的孩子们在游戏、实践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活动中幼儿提出了问题,并且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在幼儿不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我下发调查表让幼儿收集信息,最后得出了结论。幼儿不是一块白板,他们有着对事物的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是天真的,幼稚的,质朴的。因此,我们既要强调幼儿有自己的理论,不低估幼儿的认知,也要意识到幼儿理论的朴素性,不高估幼儿的认识。

      (2)豆豆发芽大调查。

      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豆子可以多种方式来发芽,经过我们一起讨论后决定进行以下三种的豆豆发芽的方法:种在盆里盖纱布、浸泡后放在瓶子里、种在泥土里。

      教师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与幼儿学习、生活在一起,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含着教育内容,我们又不能等到教学时间再教育,任何契机、任何地点都要随机教育,而这种随机教育的效果也是最好的。这次孩子们从我们班级的自然角出发,发现了问题,并将生活中自己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的已有经验迁移进来,那我们教师就应该敏锐的捕捉生活中教育的契机、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要把幼儿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一日生活即教育。

      二、活动过程与课程实录

      1、前期调查

      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个关于豆豆发芽的调查,孩子们回去查阅资料、和爸爸妈妈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豆子发芽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了下面这些他们认为的好办法:①种在盆里,盖好纱布②种在泥土里③豆子要提前浸泡,经过大家的调查,豆子可以种在土里或水里,但是面对小伙伴们分享的这么多方法,我們也有新的问题:为什么要给豆子盖纱布?种在土里每天要浇多少水?泡在水里就能发芽?那需要换水?

      2、种豆初体验(yes?or no?)

      孩子们有这么多疑问,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着我们就分成三组开始种豆,就算选择同一组,也有不同,看看我们的YES OR NO吧!

      第一组——篮子

      盖纱布or不盖纱布

      第二组——瓶子

      ①瓶子扎孔OR不扎孔

      ②水没过豆子OR不没过豆子

      第三组——泥土

      事先泡过水的豆子OR没有泡过的豆子

      3、豆豆照顾指南

      ①画一画我的豆子,为它设计观察记录本

      ②每天定时定点给它浇水、换水

      4、豆子的变化

      ①豆子的小芽越来越长

      ②长出的绿绿的叶子

      ③换水时我发现豆芽的下面伸出了长长的根

      ④豆芽正在向上生长

      5、为什么它还不发芽

      篮子里和瓶子里的小豆子相继都发了芽,可是种在泥土里的豆子到现在还是静悄悄的没有动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想。

      猜想①:我觉得那个盆不好,总是不好漏水,所以豆子淹死了!

      应对措施:换盆

      猜想②:我觉得我的豆子已经在土里发芽了,只是看不见。

      应对措施:等待

      问题:到底是发芽了没长出来,还是真的发不出来呢?让我们再等一等。过了几天,鑫鑫激动地跟我说:“周老师,我的豆子发芽了,而且它们长得很高了!”这是之前选择换盆的小朋友。一边同样选择换盆的瑶瑶听到了,苦恼地说:“为什么我的豆子还没有发芽。”

      三、活动开展的收获与困惑

      豆子源于生活,孩子们会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他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关注生命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种子过程中,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还知道了豆子是需要漫长时间的生长,小朋友们要耐心的等待,其实孩子们对自然的观察远比我们的想象要细致和敏锐,他们用着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大自然,孩子们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悄然体验着植物生命的力量。

      这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及经营开展的一次种植活动,在活动中秉承着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的课程理念,围绕着“豆”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发型问题到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身处活动时的热情和蕴藏着的教育价值。

      小孩子,大自然。和孩子一起,在自然角的小天地里,大世界中,尽情的感受大自然的奥秘,领悟大自然的真谛,探索自然。56C1D5C0-D52A-44B6-9D4F-343E916292E5

      本文标题:欢喜来豆趣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6704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