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幸福让少祸殃

  • 作者: 杂文月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8145
  • 陆王庄

      曾经,有这么一条很火的新闻:在上海2号线地铁上,小伙给79岁的老大爷让座被对方谢绝,老人告诉小伙,他迄今马拉松整整跑了16年,身体好,不用坐。他倒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很辛苦。像这样,邂逅相遇的老少之间互相关心、体谅,让社会变得和谐,让人们很是感奋、舒心。

      生活中当然也不尽是舒心事,还有让人寒心的:前些时候,中原某地,一老人上了公交车后,让一个年轻人让座。可上班累了一天的年轻人没给老年人让座。结果俩人发生争执,互喷伤害对方的话,老年人一气之下,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生活中,成熟、睿智的人都不想因为一件小事和别人起争执。他们内心丰盈,更容易做出“幸福让”。理念是:事情微不足道,不值得我去浪费时间。在这方面,见过世面,心胸宽广,格局大的人,风格、情感会更高尚。

      季羡林老先生,有一次和老友臧克家在小饭馆吃饭。邻桌是位带孩子用餐的女人,吃了一会,女人去了卫生间,将小孩放在凳子上。小孩伸手去抓桌上的花生米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疼得大哭起来。

      季羡林看见了,连忙将孩子扶起来。不料,小孩的妈妈从卫生间出来,误以为季羡林弄哭了自家孩子,张口就骂:“一个大人干吗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我跟你没完。”季羡林没有反驳,听着小孩妈妈在一边叫骂,安静地回到了位子。

      周围的群众看不下去了,指责小孩的妈妈蛮不讲理:“是你家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开口骂人,真没良心!”

      小孩的妈妈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臧老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那样骂你,你为什么不还嘴?”

      季羡林笑着说:“和一个骂你的人还嘴,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季老学贯中西,他不光学问大,做人也是表率。

      上述诸事,让我想到“幸福让”。其含义是,在两个人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发生争执的时候,幸福或比较幸福的那位应该先让,因为他们起争执时,在事件本身的价值上是一样的,但双方失去的东西不一样,幸福的人拥有的多,因而失去的(荣誉、财产等)便相应地多。中原某地那个年轻人若能像上海地铁里的年轻人一样,认识到自己年纪轻轻,来日方长,今后缺不了幸福,不论自己累不累,他就会主动给那位老年人让座;那位老者,若能像上海地铁里的老人一样,老有所乐,老有爱心,很体谅年轻人上班很辛苦,也就不至于与年轻人争座位,起争执,最后把命搭上。这儿,我们无意去推断这二人谁更幸福,谁更应该先行一步高姿态礼让对方,只能说明二人风格都不高。

      从事内河航运和在远洋公司工作的人士都知道,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这就是: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

      这个规律,看上去有点不合常理,细想想也很靠谱儿:两船相遇必然有一方需要让道,要灵敏的船让道可以更多地节省时間,双方更加便利;相反,不太灵敏的船已经运转不灵了,你再让它让道,躲避,无异雪上加霜,真要由此引发事故,岂不由本来可以实现的“双赢”变成了“双失”?

      泱泱华夏五千年,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里,不乏“扶困济危、与人为善”的内容。季老的宅心仁厚,上海地铁里的那一幕,中原某地的那一出(戏),都证明,于己于人,幸福让,少祸殃。

      童玲/图

      本文标题:幸福让少祸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7363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