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说圈

  • 作者: 杂文月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5422
  • 于文岗

      

      圈在数学上叫圆,故又叫圆圈,衍生出椭圆、同心圆、异心圆、圆球、圆锥、圆弧等系列几何图形。

      人一出生,就和圆圈结下了不解之缘。圆圈是儿时的奶瓶手镯,是童车学步车,是吃的焦圈玩的套圈滚的铁环,还是体育健身器材。20世纪90年代一场呼啦圈运动,风靡大街小巷。

      赤道是大圈,针鼻是小圈,快门是暗圈,奥运五环是明圈加名圈,衣食住行用,处处都是圈。衣服扣子扣眼、袖口领口、裤腰裤脚是圈,炊具餐具、锅碗盘盆也是圈,出行靠的就是圈——车轮仪表方向盘,螺母气缸活塞环,火车汽车自行车,生生把圆周变成直线运动。

      人际圈更多。文艺圈、商业圈、医疗卫生圈,各行各业都有圈。微信有朋友圈,工作有业务圈,往来有社交圈,人脉有同学同乡亲友战友圈。你圈连我圈,是息息相通;你圈非我圈,叫人以群分;脚下使绊设陷阱,叫圈套;一个圈套接一個圈套,叫连环计;少青外出求学闯江湖,告老还乡回归出发点,人生绕了一大圈。

      世间最浪漫的圈不是戒指项链,是南宋女词人朱淑贞的《圈儿词》: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

      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

      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

      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

      圆圈奇怪了,就变成了怪圈。

      20世纪80年代:一位电视记者,在黄土高原,采访一放羊娃——

      记者:“你每天都干什么呀?”

      放羊娃:“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呢?”记者继续追问。

      放羊娃想了想,答道:“放羊。”

      这是一个苦涩的人生循环圈。它有靠山吃山的天然合理,也有世代重复固化的怪异。这不仅是一个放羊娃的生活,也是许多国人的命运。一出生,就囿于生存压力,为几口吃食和活着,坚忍挣扎,沿着祖祖辈辈设定的圆圈儿,续写着一代代轮回。这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直至最后挥别岁月,开启下一代轮回。

      现今,“放羊生娃”的轮回依然演绎:上学就业——买房还贷——结婚生娃……同样也限制了梦想和人生抉择,直至下一代轮回。

      怪圈形形色色。逢大灾大难,网民第一反应就是:××挺住、××加油、我们都是××人……对不幸遇难者则是:一路走好、天堂没有××……剩下的,只是7秒钟记忆。下一个灾难,再重复“××挺住……一路走好……”

      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怪圈之怪是只循环,不上升。正如一个个农民起义与一个个封建王朝循环,一代代“放羊生娃”……

      物理上的圆圈是科学的应用,某些怪圈除了生产力和制度原因,往往是认识的困囿。正如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可能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没有启蒙运动,就不可能有法国大革命;没有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认识的困囿一旦突破,事物就惊现破茧化蝶式发展。

      打破怪圈万不能循规蹈矩。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向固化的圈子发起挑战,文明才能趋向进步。

      本文标题:说圈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7370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