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小说
文章内容页

编读往来

  • 作者: 故事会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744
  • 编读往来:你的问题我来答

      今年,《故事会》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自1979年复刊并将刊名改回《故事会》,至今已经整整30年。为此,故事中国网举办了“说说我与《故事会》的30年”特别征文。而在大量的征文来稿中,编辑发现了这样两封特殊的来信——“《故事会》50年征文”负责同志:

      我读《故事会》已有24年了。我有个同学,前不久到我家,看到我一捆一捆的《故事会》就说:“你把这些破玩意儿收拾得这么好干啥?”我很吃惊:“怎么说是破玩意儿呢?”后来,他趁我不在家时,把我从1986年就开始购买的《故事会》,全部拉去纸厂,用碎浆机碎了,气得我差点去跳楼。

      他给我留的字条大意是:1986年,他交款50元参加了《故事会》函授班,向《故事会》交了几篇习作,其中有一篇叫《耳光情》,编辑回信说:“前段可以,后面上不去要改。”他还没来得及改,《故事会》就将前半部分改为《演員与大兵》,并以“吴名”的署名发表了。所以,从那时起,他就恨死了《故事会》。

      而我却从那时起,爱上了《故事会》。请问:我和他该怎样相处呢?他毁了我这么多年珍藏的《故事会》,我该怎么办呢?

      四川广汉刘和君

      吴主编:

      听刘和君说,你多次打电话来找我,听说你对我二十多年前的那篇稿子还有印象。二十多年前就大名鼎鼎的吴伦,现在亲自打电话来找我,使我既感动又不安:担心是不是我把祸惹大了,刘和君现在搬动了你们,不知会是什么后果,干脆我直接投案自首,负荆请“责”。

      我把他的《故事会》毁了,只怪自己一时冲动,现在很后悔做得太过火了。平心静气想来,自己心胸太狭窄了,客观地说,《故事会》办得很好,就因为自己那芝麻点大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怀二十多年,太不应该7。

      其实,我是刘和君的哥,为了生计,多年奔波在外,这次回家就惹了祸:毁了弟弟的收藏,伤7弟兄的和气,亵渎了《故事会》的尊严,我和我弟会处理好的,至于你们是否要追究什么,我只得忐忑等待7。

      四川广汉刘和根

      常务副主编吴伦的回信:迟到的歉意

      以上来信,让我想起一桩二十三年前的往事,对这件事我一直很内疚,想不到过去那么久了,今天还有机会对作者说声“对不起”!

      1986年,《故事会》举办第二届全国故事函授班,我作为特约编辑也帮着看学员的稿件。那年,在来稿中我读到作品《耳光情》,觉得故事核好,立意也好,但写得比较拖沓,后面的故事不够精彩。当时,我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连同原稿退给了他,希望他改一稿。但后来作者一直没有回信(现在才知道当时他家里出了点事)。

      到了1987年初,轮到我当《故事会*责任编辑时,自然又想起《耳光情》,觉得这么好的故事不拿出来与读者共享,实在可惜,因此我自作主张,凭着记忆,将《耳光情》写了下来。在当年《故事会》第六期发表时将作品改名为《演员与大兵》,署名为“吴名”。

      为何署名“吴名”呢?这要说明一下:一、当时稿件都是手写的,因为《耳光情》已退作者修改,而后来作者一直没有联系,所以作者的姓名、地址都丢失了;二、当时有一篇写在香烟壳上的故事,也因找不到作者,而取名“无名”,为便于区分,最后作者署名为“吴名”。我当时以为作品一发表,作者肯定会来联系。没想到,这一阴差阳错,使作者“耿耿于怀二十多年”!

      作为编辑,我真的很内疚,只能再次说一声,请接受我迟到的歉意!也借此声明:《演员与大兵》,作者:刘和根。

      本文标题:编读往来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8709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