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心情日记文学随笔
日记内容页

暗示的意味

  • 作者: 银河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05-30
  • 阅读87
  •   中国艺术的这种风格是有其哲学背景的。《庄子》第二十六章《外物》篇最后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这时两人不是用语言来交谈,《庄子》书中说到的两位圣人,相遇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庄子·田子方》,按照道家的思想,道不可道,只能暗示。語言的作用不在于它的固定含义,而在于它的暗示,引发人去领悟道。一旦语言已经完成它的暗示作用,就应把它忘掉,为什么还要让自己被并非必要的语言所拖累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绘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节选自《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暗示的意味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diary/19635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